蓦山溪

黄金线软,玉露生轻润。

青头破出芽,拂烟痕、一枝犹嫩。

东风著意,不放舞间□,春渐暖,柔无力,依依怨和□。

旗亭带晚,又是清明近。

惹尽别离愁,约啼莺、深深与问。

灞陵伤感,那更入阳关,扳折处,我无心,行人自多恨。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黄金般的藤蔓柔软,露水轻轻滋润。
青翠的嫩芽破土而出,穿过烟雾,还带着娇嫩的一枝。
春风有意,不让花朵在舞蹈中凋谢,随着春天渐渐温暖,它显得无力,含着依依不舍的哀怨。
傍晚时分,旗亭附近清明将近。
这美景惹起离别的愁绪,仿佛在询问啼叫的黄莺深藏的心事。
在灞陵之地,感伤之情更甚,怎能再踏阳关路?折断之处,我并无心,只是行人内心充满遗憾。

注释

黄金线:形容藤蔓如金线般柔软。
玉露:指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
青头:指嫩芽。
东风:春风。
舞间:指花朵盛开的时刻。
旗亭:古代路边供人休息的亭子。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有扫墓祭祖的习俗。
别离愁:离别之苦。
阳关:古地名,象征着远离家乡。
扳折处:指被折断的地方。
行人:指过客或旅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园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世界。

“黄金线软,玉露生轻润。”开篇即以精致的语言描述了早晨的景象,金线指的是柔和的阳光,而玉露则是挂在花间草尖上的细小水珠。这两句不仅描绘出了清晨的宁静与湿润,更通过“软”和“轻润”两个词语传达了一种柔美的情感。

“青头破出芽,拂烟痕、一枝犹嫩。”诗人细致地观察到植物生长的每一个细节,青色的新芽破土而出,带着一丝烟气的痕迹,一枝花还显得那么柔弱。这些描写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与活力。

“东风著意,不放舞间□,春渐暖,柔无力,依依怨和□。”东风是春天的象征,它不仅带来了温暖,也似乎有了一种情感上的寄托。诗人通过“著意”二字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同时也表达了内心的柔弱无力和依依不舍。

“旗亭带晚, 又是清明近。”这里的“旗亭”可能指的是园中的一处建筑,或许是赏花的地方。诗人提到这个场所,是在暗示即将到来的清明时节,这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美好记忆的季节。

“惹尽别离愁,约啼莺、深深与问。”这两句转换了情感的氛围,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转向了内心的情感体验。“惹尽”表达了一种积累的情感,而“别离愁”则直接指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约啼莺,即是呼唤燕子,通过这种行为来深深地询问和探讨生命中的某些问题或情感。

“灞陵伤感,那更入阳关,扳折处,我无心,行人自多恨。”这里的“灞陵”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方名词,而“阳关”则是古代的一座关隘。诗人通过提及这些地名,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伤感。在“扳折处”,即是在某个地方停留下来,诗人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了继续前行的心情,而“行人自多恨”则是对过客的怜悯,他们或许也带着各自的忧愁和不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以及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感慨。诗中多次出现的情感转换和心理活动,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丰富和审美深度。

收录诗词(87)

仲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僧人、词人。本姓张,名挥,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 字:师利
  • 籍贯:安州(今湖北安陆)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

清江平淡,疏雨和烟染。

春在广寒宫,付江梅、先开素艳。

年年第一,相见越溪东,云体态,雪精神,不把年华占。

山亭水榭,别恨多销黯。

又是主人来,更不辜、香心一点。

题诗才思,清似玉壶冰,轻回顾,落尊前,桃杏声华减。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

年芳已远,凉夏疏疏雨。

菊占此时开,背佳期、清秋何处。

滴成金豆,弹破栗文圆,临水槛,倚风亭,全胜东篱暮。

茱萸未结,谁是多情侣。

菖叶与葵花,也相饶、也□羞妒。

主人著意,何必念登高,浮酒面,解烦襟,消尽当筵暑。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虞美人

一番雨过年芳浅。袅袅心情懒。章台人过马嘶声。

小眉不展恨盈盈。怨清明。烟柔露软湖东岸。

恼乱春风惯。一声莺是故园莺。

及至如今□闻处、又多情。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鹊踏枝/蝶恋花

斜日平山寒已薄。雪过松梢,犹有残英落。

晚色际天天似幕。一尊先与东风约。

邀得红梅同宴乐。酒面融春,春满纤纤萼。

客意为伊浑忘却。归船且傍花阴泊。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