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赠刘元圭

学道淹四纪,微痾一点无。

今年岁八十,有疾缠吾躯。

初因水道涩,药寒变河鱼。

食饮便退缩,脾土成中虚。

言语气自短,坐起人须扶。

四肢时厥冷,甘心委冥途。

医者纷纷来,其说庸且疏。

万方觅灵丹,千载忆神卢。

紫岩老刘君,深通黄帝书。

易学自该贯,医术乃绪馀。

一诊洞腑脏,再诊知荣枯。

谓当十期寿,小恙安足虞。

药石未数进,疾證半已除。

乃知所造妙,当与古人俱。

自足著方论,欲以开迷徒。

新书若行世,功倍南阳朱。

吾闻活人多,天报定不渝。

施此安乐法,胜造千浮屠。

阴德在一念,岂止治狱欤。

况君有令子,归矣高其闾。

形式: 古风

翻译

学习道术多年,身体微恙全无。
今年已经八十,疾病缠绕着我。
起初因水道阻塞,药物寒冷如河鱼。
饮食就变得减少,脾脏虚弱中空。
说话气息微弱,起身都需要人扶持。
四肢时常冰冷,我甘愿接受命运的安排。
众多医生纷至沓来,但理论浅薄且疏漏。
各方寻找灵丹,千年记忆中想起神医。
紫岩的老刘先生,深通黄帝的医书。
易学的道理他融会贯通,医术只是他的余技。
一次诊断深入五脏,二次诊断判断生死。
他说我还能活十年,小病怎能忧虑。
几次服药后,病情大半缓解。
这才明白他的医术高妙,可比古人。
他满足于写下医方,想以此启发迷茫的人。
如果新书流传世间,功效将超过南阳朱。
听说他救活的人很多,上天的回报必定不变。
他施行这种带来安乐的方法,胜过建造千座佛塔。
阴德存于一念之间,岂止是治疗疾病。
更何况他有个优秀的儿子,归来时邻里都为之增光。

注释

淹四纪:多年。
微痾:小病。
岁八十:八十岁。
有疾:患病。
水道涩:水液代谢不畅。
药寒:药物寒凉。
脾土成中虚:脾脏功能虚弱。
坐起人须扶:起身需人帮助。
甘心:心甘情愿。
庸且疏:浅薄且疏忽。
神卢:传说中的神医。
紫岩老刘君:老刘先生。
黄帝书:古代医学典籍。
易学自该贯:精通易学原理。
绪馀:遗留的技艺。
洞腑脏:洞察内脏。
荣枯:生机与衰败。
十期寿:十年寿命。
小恙:小病。
药石未数进:几次用药。
所造妙:医术高妙。
古人俱:古人水平。
著方论:撰写医方。
迷徒:困惑的学徒。
功倍南阳朱:效果超过朱丹。
活人多:救活很多人。
阴德:暗中积德。
岂止:岂只限于。
令子:优秀的孩子。
高其闾:邻里称赞。

鉴赏

这首宋诗是郭印的作品,题为《病起赠刘元圭》。诗人描述了自己长期研习道学,虽年届八十却仅有一点小病。疾病困扰他,起初因水液不畅导致药物反应,随后影响食欲和体质,行动需人扶持。众多医生的治疗并无显著效果,唯有刘元圭精通黄帝医学,诊断准确,几剂药后病情大有改善。诗人赞赏刘元圭的医术高超,认为他的治疗方法能比肩古代名医,甚至期待其著作能启发更多人。最后,诗人强调刘元圭的善举如同活人之术,功德无量,甚至超过建造寺庙,而他的医德更体现在日常的一念之间。诗中还提及刘元圭的儿子,暗示其家族将因此受人尊敬。整首诗表达了对刘元圭医术和人品的敬佩,以及对善行带来福祉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积雪

一夜萧萧洒竹声,漏水未残天忽明。

初疑落月照东荣,树鸡乌鹊纷纷惊。

起来积雪烂中庭,洼陷污秽悉已平。

海水飞波上栋甍,万瓦堆盐一尺盈。

此身恍若游天京,银楼玉阙争峥嵘。

仙人想见冰霜清,园林草木皆瑶琼。

尊中有酒且细倾,农家活计在深耕。

明年岁事欣已成,且把赋馀养残龄,天边日望陨欃枪。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诸公以嵩师破戒作诗嘲咏因次韵解之

老嵩悟尘缘,洪炉一点雪。

飞行三界外,宴坐常兀兀。

有如出笼鸟,岂比缩颈鳖。

万象一诗本,章句真琐屑。

世人不识渠,小智互分别。

岂知日用处,默语无殊辙。

春雷未出地,草木含冻结。

大声歘然来,蛰龙起脩骨。

神功无定在,作止才一瞥。

以诗来议师,所见何纤末。

想当闻此言,挥麈笑且咄。

惜哉二三子,微沤更出没。

眼翳挥未扫,幻化何从灭。

月体元自空,三三认盈缺。

长篇陋摛锦,敏思迟击钵。

秪向语边寻,那解默时说。

形式: 古风

诸公咏竹以笼竹和烟滴露梢为韵得滴字

草木尽柔脆,夫君抱刚质。

孤标老更高,翠叶秋仍密。

伊余亦刚介,论交自畴昔。

相见眼终青,直谅盖多益。

夕阳映雪低,晓露和烟滴。

清修良起予,安可无一日。

柳条但柔姿,桃李从令色。

与君期岁寒,勿作春风客。

形式: 古风

读易一首简刘韶美

学易不识日月魂,盲人展转误铜盆。

分阴分阳发天秘,羲文孔子同一门。

头童习之老鬅鬙,熙熙未梦春台登。

一朝索得乾坤蕴,岂但潜龙及履冰。

与君细评宝花纷,只恐鬼神潜听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