邠守李中散取乡人谢事者三人绘像邠学号三友堂予己记之复徵诗

出仕归来义两全,真从髫龀至华颠。

儒冠绘像为三友,龟佩相辉是四贤。

莫与后生论损益,且于见世作神仙。

东都九老誇荣贵,未比南豳德行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出仕归来兼顾道义,从少年到白头始终如一。
儒士的帽子画像中,三人象征着友谊,龟甲配饰闪耀,四位贤者并列。
不要和年轻人讨论得失,暂且在这世上追求仙人般的超脱。
东都的九位长者夸耀权势富贵,但他们的德行不及南方农耕之地的人们。

注释

出仕:做官。
归来:回到家乡。
髫龀:童年。
华颠:白头。
儒冠:儒士的帽子,代表学者身份。
绘像:画像。
三友:三位朋友象征。
龟佩:龟甲装饰,象征长寿和智慧。
四贤:四位贤者。
后生:年轻人。
损益:得失。
见世:现世。
作神仙:追求超脱世俗的生活。
东都:洛阳(古代东都)。
九老:九位年长者。
誇荣贵:夸耀权贵。
南豳:南方农耕地区,这里指邠州(古地名)。
德行先:道德品行优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舜民创作的,内容表达了对朋友间情谊的赞美和个人德行的自信。首句“出仕归来义两全”表明作者在外任职时保持了完整的品行和回归后仍旧坚守着自己的道德标准。“真从髫龀至华颠”则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品质自幼至老都未曾改变。

接下来的“儒冠绘像为三友,龟佩相辉是四贤”指的是与作者同样有着高尚品德的朋友们被画成图像,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团结和光辉。其中“三友”和“四贤”可能是对特定人物或理念的称呼。

“莫与后生论损益,且于见世作神仙”表达了作者不愿意与年轻一代讨论利弊得失,而是希望在当代就能被看做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脱者,达到一种像神仙般的境界。

最后两句“东都九老誇荣贵,未比南豳德行先”则是对比了东都(可能指代某一地点)的九位长者在荣耀和地位上的自豪,以及自己对于德行的追求和实践,比之于南豳的德行为更为超前。

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于友谊、品德和精神境界的高扬,同时也透露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崇高理想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08)

张舜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字:芸叟
  •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 生卒年:1065

相关古诗词

体之推官侍亲出使聊书短篇以浼行色

游梁并困洛,谁是故人情。

未尽环中说,俄成剑外行。

路遥诗箧重,雪映綵衣明。

预想东归日,相逢指渭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佚老堂为陶敏宣德题

未老刚称老,言休即便休。

浔阳真有后,彭泽善贻谋。

隐几悲残漏,回头见急流。

便须移醉石,偃卧北窗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别房州

有客尝谈解散川,偶因晴景到山前。

溪流似景清无底,石壁如门翠插天。

夜气结成三洞雨,春渠饮尽一州田。

临行始觉房陵好,更欲迟留住一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妙莲阁

休论雪窦与云峰,且看天台剑戟丛。

万水千山来阁上,一花六叶现池中。

谁将色界填空界,不离香风席祖风。

有底妙莲谈不尽,却成赋笔与兴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