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八首(其一)

为说江南胜,豪华异往年。

波涛扬子夕,风雨秣陵天。

岁苦兵间赋,春荒战后田。

都门迟飞挽,何处泊吴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的《哀江南八首》的第一首,通过描绘江南的景象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战争给江南地区带来的破坏与苦难的深切哀叹。

首句“为说江南胜,豪华异往年”,开篇即以对比手法,指出江南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形成鲜明对照,引出对江南现状的感慨。接着,“波涛扬子夕,风雨秣陵天”两句,以具体的自然景象——扬子江的波涛与秣陵(今南京)的风雨,象征着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暗示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岁苦兵间赋,春荒战后田”则直接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百姓在兵荒马乱中承受沉重的赋税负担,春天本应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却因战乱而变得荒芜,反映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以及对民众生活的巨大冲击。

最后,“都门迟飞挽,何处泊吴船”两句,通过描绘战乱中人们逃离家园、寻找避难之所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战争带来的流离失所之苦。都门(京城或重要城市的大门)的迟缓与飞挽(快速移动),以及对吴船(泛指船只)的询问,都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战乱中的无助与焦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江南景象和人民生活状态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哀江南八首(其二)

昆明未习战,南伐转忧深。

兵气连瓜步,人烟断柘林。

吴姬穷海泪,燕将故关心。

何日铙歌转,苍生望捷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哀江南八首(其三)

战马嘶江上,寒生枫树村。

新兵五都尽,旧业几家存。

共倚中朝盛,谁将上策论。

梁鸿避世者,宁复老吴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哀江南八首(其四)

召募今南讨,中原羽檄过。

几年纡策定,一战赏功多。

雾变青山色,天横沧海波。

飘零国士老,长望一悲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哀江南八首(其五)

华亭未奏捷,烽火更西湖。

海舰贼来去,天兵功有无。

人心多为汉,国计竟全吴。

野哭徵求尽,苍茫寒月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