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八首(其三)

战马嘶江上,寒生枫树村。

新兵五都尽,旧业几家存。

共倚中朝盛,谁将上策论。

梁鸿避世者,宁复老吴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背景下江南地区的凄凉景象。首句“战马嘶江上”,以战马的嘶鸣声渲染出战场的紧张与激烈,同时也暗示了战争对和平生活的破坏。接着,“寒生枫树村”一句,通过枫树在寒冷季节中的形象,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萧瑟和凄冷,暗含着战争带来的寒冷与悲凉。

“新兵五都尽,旧业几家存。”这两句对比鲜明,前句描述了战争导致大量新兵死亡,后句则指出一些旧有的产业或家庭可能幸存下来,但这种生存是脆弱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也揭示了社会结构在战乱中的崩塌。

“共倚中朝盛,谁将上策论。”这两句表达了对国家强盛时期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局势的忧虑。人们在战乱中寄希望于国家的复兴,但又感叹缺乏有效的策略来应对困境,体现了人民对于和平与稳定生活的渴望。

最后一句“梁鸿避世者,宁复老吴门。”引用了东汉隐士梁鸿的故事,表达了对逃避现实、寻求宁静生活的向往。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理想似乎难以实现,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哀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乱场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深刻地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因战乱而遭受的苦难,以及人们对和平与稳定的深切渴望。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哀江南八首(其四)

召募今南讨,中原羽檄过。

几年纡策定,一战赏功多。

雾变青山色,天横沧海波。

飘零国士老,长望一悲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哀江南八首(其五)

华亭未奏捷,烽火更西湖。

海舰贼来去,天兵功有无。

人心多为汉,国计竟全吴。

野哭徵求尽,苍茫寒月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哀江南八首(其六)

古来兵不到,湖里洞庭山。

日惨干戈际,云愁猿鸟间。

少年应习武,幽士且栖閒。

纵熟黄柑酒,谁能长醉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哀江南八首(其七)

江山天设险,满目战图秋。

东海兵停棹,西风客倚楼。

朝廷存大体,斧钺系深忧。

不信征南将,功成早白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