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八首(其四)

召募今南讨,中原羽檄过。

几年纡策定,一战赏功多。

雾变青山色,天横沧海波。

飘零国士老,长望一悲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的《哀江南八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以及对国家士人的深切同情。

首句“召募今南讨”,点明了战争的背景,军队正在南方进行征讨。接着,“中原羽檄过”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争消息迅速传遍全国的情景,羽檄即紧急文书,过指快速传递。

“几年纡策定,一战赏功多”两句,反映了战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经过多年的筹划和努力,最终通过一次战役获得了胜利,并且赏赐了众多有功之臣。这里既有对胜利的喜悦,也隐含着对战争漫长和牺牲的感慨。

“雾变青山色,天横沧海波”描绘了战争环境的恶劣和壮阔,雾气笼罩着青山,天空横跨着苍茫的大海,景象既雄浑又凄凉,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动荡。

最后,“飘零国士老,长望一悲歌”表达了对国家士人的深切同情。在战争中,许多才华横溢的士人被迫流离失所,年华老去,他们只能遥望远方,发出一声声悲歌,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以战争为背景,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哀江南八首(其五)

华亭未奏捷,烽火更西湖。

海舰贼来去,天兵功有无。

人心多为汉,国计竟全吴。

野哭徵求尽,苍茫寒月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哀江南八首(其六)

古来兵不到,湖里洞庭山。

日惨干戈际,云愁猿鸟间。

少年应习武,幽士且栖閒。

纵熟黄柑酒,谁能长醉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哀江南八首(其七)

江山天设险,满目战图秋。

东海兵停棹,西风客倚楼。

朝廷存大体,斧钺系深忧。

不信征南将,功成早白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哀江南八首(其八)

氛祲频年动,东南尽处看。

海摇千舰出,兵犯七闽寒。

杀伐宁无定,凭陵信有端。

遥闻日本使,犹自贡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