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道州李使君圻

泷路下丹徼,邮童挥画桡。

山回千骑隐,云断两乡遥。

渔沪拥寒溜,畬田落远烧。

维舟更相忆,惆怅坐空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沿着泷流的道路向下,邮差挥动着桨划行。
山路曲折,骑兵队伍消失在远方,云层阻隔了两地的视线。
渔村的小码头上,寒冷的溪水汇聚,田野的火光在远处闪烁。
停船时,彼此更加思念,深夜里满心惆怅。

注释

泷路:山路沿着山中的小溪。
丹徼:红色边界的道路,可能指边境道路。
邮童:送信的孩子。
画桡:带有图案的桨。
山回:山路弯曲。
千骑:众多骑兵。
隐:消失。
云断:被云层阻隔。
渔沪:捕鱼的小码头。
寒溜:寒冷的溪流。
畬田:新开垦的田野。
落远烧:远处田野的篝火。
维舟:系船。
相忆:相互思念。
惆怅:忧郁、伤感。
坐空宵:独自度过漫长的夜晚。

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精湛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开篇“泷路下丹徼,邮童挥画桡”两句,以生动的细节勾勒出一片热闹的集市景象。“泷路”指的是水流湍急的道路,“丹徼”则是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而“邮童挥画桡”则展示了邮童们在等待时光挥划船桨的情形,透露出一股生机勃勃的气息。

接着,“山回千骑隐,云断两乡遥”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别离之情。山势蜿蜒,千骑隐藏其中,给人以深远的感觉。而“云断两乡遥”则更是点明了诗人心中的思念和乡愁,两地相隔,心如游子。

第三句“我舟独泊寒溜畔”,诗人写到自己的小舟孤独地停靠在寒冷的水边,这里“寒溜”不仅形容了自然景色,也映照出诗人的心情。

“渔父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这里,“渔父”指的是在水上生活的人,他们在佳节之时,思念家人的情感会更加强烈。

最后,“畬田落远烧,维舟更相忆,惆怅坐空宵”几句,是诗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不舍的离别之情。这里“畬田”指的是稻田,而“落远烧”则是秋天收割后的景象;“维舟更相忆”,则是在回忆与朋友共渡时光的情形;“惆怅坐空宵”,则表现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坐在空寂的船上,心中充满了愁绪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了诗人对亲人、朋友以及故土的深切思念,以及面对离别时内心复杂的情感。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留宿罗源西峰寺示辉上人

一宿西峰寺,尘烦暂觉清。

远林生夕籁,高阁起钟声。

山寂僧初定,廊深火自明。

虽云殊出处,聊与说无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逢友生言怀

安亲非避地,羁旅十馀年。

道长时流许,家贫故旧怜。

相逢今岁暮,远别一方偏。

去住俱难说,江湖正渺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宿天竺寺晓发罗源

黄昏投古寺,深院一灯明。

水砌长杉列,风廊败叶鸣。

山云留别偈,王事速归程。

迢遰罗源路,轻舆候晓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宿灵岩寺

马疲盘道峻,投宿入招提。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凉风来殿角,赤日下天西。

偃腹虚檐外,林空鸟恣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