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契公自桂阳赴南海

南行登岭首,与俗洗烦埃。

磬罢孤舟发,禅移积瘴开。

中餐湘鸟下,朝讲海人来。

莫便将经卷,炎方去不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向南攀登到山岭顶,远离尘世洗尽烦恼尘埃。
钟磬声停孤舟起航,禅心转移累积的瘴气消散开来。
中午时分湘江鸟儿飞下,早晨讲经海上之人也前来听讲。
不要急于带着经卷,前往炎热之地一去不复返。

注释

南行:向南走。
登岭首:登上山岭的顶部。
俗:尘世,世俗。
烦埃:烦恼和尘埃,比喻世俗的困扰。
磬罢:钟磬声停止,指宗教仪式结束。
孤舟发:孤舟出发,独自乘船启程。
禅移:禅心转移,指心境的变化。
积瘴:长期积累的湿热之气,常指南方的瘴疠之气。
中餐:中午用餐时间。
湘鸟:湘江边的鸟,泛指南方的水鸟。
朝讲:早晨的讲经活动。
海人:海边的人,可能指远方来的信徒。
莫便:不要急着。
将经卷:携带经书。
炎方:炎热的地方,此指南方。
去不回:去了就不回来。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无可的作品,名为《送契公自桂阳赴南海》。从诗中可以看出,无可在送别契公时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和深厚的情谊。

"南行登岭首,与俗洗烦埃。" 这两句开篇就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南行"表明诗人随友人一同向南方进发,而"登岭首"则是攀登高峰之意,通过这样的举动来洗去世俗的烦恼和尘埃。

"磬罢孤舟发,禅移积瘴开。" 磬罢是船只停靠的地方,"孤舟发"意味着独自启程,而"禅移积瘴开"则是在形容契公的禅智能够穿透世间的迷雾和束缚。

"中餐湘鸟下,朝讲海人来。"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契公一起用餐时湘江边上的景象,而"朝讲海人来"则是在表明契公的教诲如同海洋般深广而吸引着众多追随者。

"莫便将经卷,炎方去不回。" 最后两句诗中,"莫便将经卷"可能是指契公携带着自己的禅学或佛法经典,而"炎方去不回"则是在表达契公前往南海(现广州地区)后的坚定决心,不再返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朋友离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契公的敬仰以及对友谊深厚的情感。

收录诗词(94)

无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僧,俗姓贾,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

相关古诗词

送姚宰任吉州安福县

落絮满衣裳,携琴问酒乡。

挂帆南入楚,到县半浮湘。

吏散翠禽下,庭闲斑竹长。

人安宜远泛,沙上蕙兰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清散游太白山

卷经归太白,蹑藓别萝龛。

若履浮云上,须看积翠南。

倚身松入汉,瞑目月离潭。

此境堪长往,尘中事可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送章正字秩满东归

朝衣登别席,春色满秦关。

芸阁吏谁替,海门身又还。

寻僧流水僻,见月远林闲。

虽是忘机者,难齐去住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喻凫及第归阳羡

姓字载科名,无过子最荣。

宗中初及第,江上觐难兄。

月向波涛没,茶连洞壑生。

石桥高思在,且为看东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