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章正字秩满东归

朝衣登别席,春色满秦关。

芸阁吏谁替,海门身又还。

寻僧流水僻,见月远林闲。

虽是忘机者,难齐去住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穿上朝服登上离别的宴席,春天的景色充满了整个秦地关塞。
藏书阁的官职谁来接替呢?我这就要返回海边的家乡。
沿着溪水寻找幽静的僧人,远眺林间空旷之处观赏明月。
虽然我是一个无心机的人,却也难以在去留之间找到平衡。

注释

朝衣:古代官员上朝时所穿的礼服。
别席:离别的宴席。
春色:春天的景色。
秦关:指秦地的关隘,泛指北方边疆。
芸阁:藏书阁,古代藏书或修书的地方,常用来借指文人雅士聚集之处。
吏:官吏,此指职位。
替:接替,替代。
海门:海边,此指诗人的故乡或归隐之地。
寻僧:寻找僧人,比喻寻求心灵的宁静或高洁之士。
流水:溪水,流动的水,常象征时间的流逝或心境的悠长。
远林:远处的树林,代表远离尘嚣的清静之地。
忘机者:无心机的人,指不为世俗功名所累,超脱物外的人。
难齐:难以协调或平衡。
去住间:去与留之间的选择或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开篇“朝衣登别席,春色满秦关”两句,勾勒出一幅早晨赴别离之地的画面,春天的气息在秦关弥漫,显示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接下来的“芸阁吏谁替,海门身又还”两句,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诗人似乎在询问,在这荒凉的边塞之地,有谁能代替自己的职责?而自己则不得不再次返回那个遥远的地方。这不仅是对工作的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

“寻僧流水僻,见月远林闲”两句,转换了情境。诗人似乎在寻找一位隐居的僧人,而那清澈的溪水和远处的林间月色,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又遥远。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最后,“虽是忘机者,难齐去住间”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即使是一位追求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人,但在面对离别和归途之间的选择时,也会感到困惑和痛苦。这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人世间的情感纠葛无法彻底割舍。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自然美好与人生离合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94)

无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僧,俗姓贾,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

相关古诗词

送喻凫及第归阳羡

姓字载科名,无过子最荣。

宗中初及第,江上觐难兄。

月向波涛没,茶连洞壑生。

石桥高思在,且为看东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董正字归觐毗陵

暂辞雠校去,未发见新鸿。

路入江波上,人归楚邑东。

山遥晴出树,野极暮连空。

何以念兄弟,应思洁膳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僧

四海无拘系,行心兴自浓。

百年三事衲,万里一枝筇。

夜减当晴影,春消过雪踪。

白云深处去,知宿在何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送僧归中条

夜叶动飘飘,寒来话数宵。

卷经归鸟外,转雪过山椒。

旧长松杉大,难行水石遥。

元戎宗内学,应就白云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