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卷经归太白,蹑藓别萝龛。
若履浮云上,须看积翠南。
倚身松入汉,瞑目月离潭。
此境堪长往,尘中事可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逃离尘世的愿望。"卷经归太白,蹑藓别萝龛"一句,通过"卷经"和"归太白"表达了诗人对古籍的研习与向往,以及对名山大川——太白山的向往。"蹑藓"是轻步于青苔之上,"别萝龛"则是离开那被藤蔓缠绕的小屋,这两词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行走和居住的情景。
接下来的"若履浮云上,须看积翠南"一句,以"履浮云"比喻超脱于世俗之上的境界,而"须看积翠南"则是告诉我们在达到那种境界时,还需观赏那如同积累的翠绿色彩——可能是指山势或是水面。
紧接着的是"倚身松入汉,瞑目月离潭"。这里,"倚身松"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景,而"入汉"则有超越尘世的意味;"瞑目"是闭眼休息或沉思,而"月离潭"则是月亮与潭水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最后一句"此境堪长往,尘中事可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之境的向往和留恋,以及对于世俗纷扰的淡然。"尘中事"指的是红尘世界中的琐事杂务,而"可谙"则是可以放下,不再挂心。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自然的交融,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切愿望。
不详
唐代诗僧,俗姓贾,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朝衣登别席,春色满秦关。
芸阁吏谁替,海门身又还。
寻僧流水僻,见月远林闲。
虽是忘机者,难齐去住间。
姓字载科名,无过子最荣。
宗中初及第,江上觐难兄。
月向波涛没,茶连洞壑生。
石桥高思在,且为看东坑。
暂辞雠校去,未发见新鸿。
路入江波上,人归楚邑东。
山遥晴出树,野极暮连空。
何以念兄弟,应思洁膳同。
四海无拘系,行心兴自浓。
百年三事衲,万里一枝筇。
夜减当晴影,春消过雪踪。
白云深处去,知宿在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