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草乏灵姿,无山不孤绝。
我行虽云蹇,偶胜聊换节。
上界浮中流,光响洞明灭。
晚禽曝霜羽,寒鱼依石发。
自有无还心,隔波望松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找超脱尘世的意象。开篇“何草乏灵姿,无山不孤绝”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每一处草木都显得生机勃勃,每一座山峰都独立而自足,充满了神秘感。
“我行虽云蹇,偶胜聊换节”表明诗人的旅行虽然有时遇到困难,但仍旧能够偶尔超越常人,达到一种精神的解脱和自由。这里的“云蹇”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山间行走的情景,而“聊换节”则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中规律与节制的感悟。
“上界浮中流,光响洞明灭”则是对仙境之美的进一步描绘。这里,“上界”指的是高处或天界,“浮中流”可能指的是云端或水面,而“光响洞明灭”则形容了光线在山谷间穿梭,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晚禽曝霜羽,寒鱼依石发”进一步加深了仙境的意境。诗人观察到晚上的鸟儿将翅膀展开在霜冻中,而寒冷的鱼儿则躲藏在石头旁边,这些生动的细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世界。
“自有无还心,隔波望松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这里,“无还心”意味着超脱尘世的情感,而“隔波望松雪”则是说诗人在水面上观赏到对岸松树和雪景,这种景象让他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世界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自得。
不详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玉房掣锁声翻叶,银箭添泉绕霜堞。
毕逋拨剌月衔城,八九雏飞其母惊。
此是天上老鸦鸣,人间老鸦无此声。
摇风杂佩耿华烛,夜听羽人弹此曲。
东方曈曈赤日旭。
月出江林西,江林寂寂城鸦啼。
昔人何处为此曲,今人何处听不足。
城寒月晓驰思深,江上青草为谁绿。
竿头五两风袅袅,水上云帆逐飞鸟。
送君初出扬州时,霭霭曈曈江溢晓。
弭节结徒侣,速征赴龙城。
单于近突围,烽燧屡夜惊。
长弓挽满月,剑华霜雪明。
远道百草殒,峭觉寒风生。
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
回首家不见,候雁空中鸣。
笳奏遝以哀,肃肃趣严程。
寄语塞外胡,拥骑休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