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松岭

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

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整天在风中吟咏,有时大自然的声音才会静止。
我询问它的意图何在,唯恐落入凡人的耳朵,无法理解。

注释

终日:整天。
吟:吟唱。
天风:自然界的风声。
有时:偶尔。
天籁:自然的声音,如风声、鸟鸣等。
止:停止。
问:询问。
渠:它,指代前文的‘天籁’。
旨意:意图或深意。
恐:担心。
落:落入。
凡人:普通人。
耳:耳朵。

鉴赏

诗人在这首诗中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与自然对话的画面。"终日吟天风"表达了诗人对天风(即自然界的声音)的沉醉和追求,这种声音超越凡尘,是神圣而又抽象的存在。

"有时天籁止"则是说在某些时候,天风也会停止自己的歌唱。这不仅描绘了一种自然现象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宇宙规律的一种感悟和顺应。

而接下来的两句"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则表达了诗人的好奇与敬畏之情。诗人想询问天风的深意,但又担心这种超凡脱俗的声音如果传入普通人的耳中,将会失去其神秘和力量。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渺小的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天风"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刻交流,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宇宙之音的敬畏和追求。这种境界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大茅岭东新居忆亡子从真

谷鸟犹呼儿,山人夕沾襟。

怀哉隔生死,怅矣徒登临。

东门忧不入,西河遇亦深。

古来失中道,偶向经中寻。

大象无停轮,倏忽成古今。

其夭非不幸,鍊形由太阴。

凡欲攀云阶,譬如火铸金。

虚室留旧札,洞房掩闲琴。

泉源登方诸,上有空青林。

彷佛通寤寐,萧寥邈微音。

软草被汀洲,鲜云略浮沈。

赪景宣叠丽,绀波响飘淋。

石窟含云巢,迢迢耿南岑。

悲恨自兹断,情尘讵能侵。

真静一时变,作起唯从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弋阳溪中望仙人城

何草乏灵姿,无山不孤绝。

我行虽云蹇,偶胜聊换节。

上界浮中流,光响洞明灭。

晚禽曝霜羽,寒鱼依石发。

自有无还心,隔波望松雪。

形式: 古风

乌啼曲二首(其一)

玉房掣锁声翻叶,银箭添泉绕霜堞。

毕逋拨剌月衔城,八九雏飞其母惊。

此是天上老鸦鸣,人间老鸦无此声。

摇风杂佩耿华烛,夜听羽人弹此曲。

东方曈曈赤日旭。

形式: 古风

乌啼曲二首(其二)

月出江林西,江林寂寂城鸦啼。

昔人何处为此曲,今人何处听不足。

城寒月晓驰思深,江上青草为谁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