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弟归泉州

问省归南服,悬帆任北风。

何山犹见雪,半路已无鸿。

瘴杂春云重,星垂夜海空。

往来如不住,亦是一年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询问回南方故乡的行程,扬起船帆顺应着北风的方向。
哪座山上还能见到积雪,行至半途大雁已经难觅踪影。
春天的云雾与瘴气混杂在一起显得沉重,夜晚星空下大海空旷无垠。
如此往返仿佛居无定所,但也已是一年时光的流逝。

注释

问省:问候家乡的亲人,询问家乡的情况。
南服:古代指王畿以外的南方地区,这里泛指南方故乡。
悬帆:挂起船帆,准备航行。
北风:从北方吹来的风,这里也指顺应自然,随意而行。
何山:哪些山。
见雪:看到雪景。
半路:旅途的中途。
无鸿:没有大雁,雁常作为旅人或书信的象征,这里暗示孤独或旅程的深入。
瘴: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因湿热而产生的有害气体,古时认为是导致疾病的因素。
春云重:春天的云层厚重,也形容心情的沉重或环境的恶劣。
星垂:星星低垂,形容夜空的深邃和广阔。
夜海空:夜晚的大海显得空旷宁静。
往来:来来去去,指频繁的旅行或生活状态。
不住:没有固定住所,比喻生活不稳定。
一年中:在一年的时间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寒冷季节乘船南行的景象。诗中“问省归南服,悬帆任北风”两句表达了旅人的决心和勇气,尽管天气严寒,但依然扬帆远离故土向南方进发。这里的“问省”有询问边疆之意,而“归南服”则暗示着对温暖南方的向往。

接下来的“何山犹见雪,半路已无鸿”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和氛围。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心中对远行的感慨。这里的“何山犹见雪”可能是指某处山峰仍有积雪,而“半路已无鸿”则意味着旅途中不再有大雁的踪迹,这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诗人的孤独和心境。

“瘴杂春云重,星垂夜海空”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这里的“瘴杂春云重”形容的是复杂多变的春天云彩,而“星垂夜海空”则表现了夜晚星辰低悬,宛如大海之上的景象。

最后,“往来如不住,亦是一年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里的“往来如不住”意味着旅途中的频繁往返,而“亦是一年中”则是说这些往返都发生在一年之内,这样强烈地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旅途生活、时光流逝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155)

许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 字:文化

相关古诗词

送从弟筹任告成尉

海上从戎罢,嵩阳佐县初。

故人皆羡去,吾祖旧曾居。

地古多生药,溪灵不聚鱼。

唯应寻隐者,闲寺讲仙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元遂上人归吴中

落发在王畿,承恩著紫衣。

印心谁受请,讲疏自携归。

泛浦龙惊锡,禅云虎绕扉。

吴中知久别,庵树想成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友人北游

北出阴关去,何人肯待君。

无青山拥晋,半浊水通汾。

雁塞虽多雁,云州却少云。

兹游殊不恶,莫恨暂离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友人游蜀

巴兴千万寻,此去若为心。

蟋蟀既将定,猕猴应正吟。

剑门秋断雁,褒谷夜多砧。

自古西南路,艰难直至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