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咏(其四)

灼灼山半花,闲闲水中藻。

苟无松柏心,飘零向谁道。

蜉蝣炫衣裳,楚楚苦不保。

野老惜春色,间篱薙青草。

青草忽已繁,兰蕙日已老。

兰蕙日已老,我心当奈何。

人生贵适意,所乐岂在多。

卓然负书翁,悠悠谢山阿。

形式: 古风

翻译

鲜艳的山花半山绽放,水中悠闲漂浮着水草。
若没有松柏般的坚韧,我将向谁诉说飘零的遭遇。
蜉蝣短暂炫耀它的华服,楚楚可怜难以自保。
田野老者怜惜春光,除却篱笆间的杂草。
青草迅速繁茂,兰花已显老态。
兰花日渐凋零,我内心又该如何应对。
人生贵在心满意足,快乐并非在于拥有众多。
那位背着书卷的高尚老人,悠然告别山丘。

注释

灼灼:鲜艳。
山半花:山上的花朵。
闲闲:悠闲。
水中藻:水中的水草。
苟无:如果缺乏。
飘零:飘泊无依。
蜉蝣:一种寿命极短的昆虫。
炫:炫耀。
楚楚:形容可怜的样子。
苦不保:难以保存。
野老:田野老人。
间篱:篱笆间。
繁:繁茂。
兰蕙:兰花和蕙草。
奈何:怎么办。
所乐岂在多:真正的快乐不在多。
卓然:卓越。
负书翁:背着书卷的老人。
悠悠:悠然。
谢山阿:告别山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山居生活,也流露出对生命易逝和人生况味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灼灼山半花,闲闲水中藻”通过鲜明的意象描绘出山中春色满目、溪水中的藻类植物随波逐流的景致,营造了一种恬静自然的氛围。

接着,“苟无松柏心,飘零向谁道”表达了诗人对坚贞不渝品质的追求,以及面对生命无常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蜉蝣炫衣裳,楚楚苦不保”则是通过昆虫易损的形象,强化了生命脆弱和难以自保的主题。

“野老惜春色,间篱薙青草”中,诗人以“野老”的身份,表达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珍视,以及通过修剪篱笆边的杂草来延缓时光流逝。紧接着,“青草忽已繁,兰蕙日已老”则是对时间飞逝和生命易老的深刻感悟。

“我心当奈何”一句,诗人通过自问,表达了面对无常的人生境况时内心的迷茫与无助。然而,在“人生贵适意,所乐岂在多”中,诗人似乎找到了平衡,即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宁静,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

最后,“卓然负书翁,悠悠谢山阿”则是诗人以背负着书本、悠然自得地行走于山野之间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一系列形象既展示了诗人的学问与修养,也映射出其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平静的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17)

许必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中杂咏(其一)

久病鲜尘事,溪山遂相安。

欲知生息意,自树庭中兰。

静睹花叶荣,春风吹亦难。

新禽弄佳吹,小水生微澜。

同在天地中,安能测其端。

夜澄众境寂,月小松声寒。

言念御风人,感兹清露漙。

悲来心自微,凄然竟长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山中杂咏(其三)

鸟乱南山云,日照南山绿。

东风语流莺,相吹还断续。

抚彼石上泉,平生自云足。

浮荣不常御,回薄无停瞩。

苟非女萝枝,焉能事屈曲。

峨峨高山松,漾漾深溪渌。

持此云外心,一谢西飞鹄。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舟行

雨脚天东来,惊鸟烟中起。

须臾四山合,万象空濛里。

孤行念远村,见树联自喜。

浪游岂无因,遇山则知止。

棱棱云外峰,与我心终始。

日暮宿田家,田歌正清美。

何以途路心,历乱如流水。

始疑车马上,未必见君子。

行当弄轻舟,随风问兰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苦雨

积忧遂成阴,昏色遍苍莽。

我醉忧已忘,天地当开朗。

何以酒醒后,犹然在檐上。

云是方春时,暗助草木长。

凝阴而无阳,亦非善培养。

岂因世道非,寰宇盈魍魉。

日月不照临,星辰羞布象。

每睹万类心,俱称上天广。

移转亦何难,梦梦如抱怏。

地底周雷声,骄乌绝心想。

四望如无馀,举意同罗网。

安得最高峰,云外独来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