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十二首(其五)

嘉树蔼初绿,靡芜吐幽芳。

君子不在赏,寄之云路长。

路长信难越,惜此芳时歇。

孤鸟去不还,缄情向天末。

形式: 古风

翻译

美丽的树木刚开始转绿,杂草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有德之士已不在这里欣赏,只能将思念寄托在遥远的旅途上。
路程漫长难以跨越,遗憾这美好的时光就此停歇。
孤独的鸟儿飞去了不再回来,怀着情感遥望天边。

注释

嘉树:美好的树木。
蔼:茂盛, 翠绿。
靡芜:杂草。
幽芳:淡雅的香气。
君子:有德之士。
赏:欣赏。
云路:遥远的旅途。
信:确实, 实在。
难越:难以跨越。
芳时:美好的时光。
孤鸟:孤独的鸟儿。
去不还:离开后不再回来。
缄情:隐藏或封存的情感。
向:朝着。
天末:天边, 远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静谧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独自赏析之情怀。"嘉树蔼初绿"中的“嘉树”指的是高贵优雅的大树,“蔼”则形容新叶初长的样子,这两字既生动又富有画面感,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而"靡芜吐幽芳"中,“靡芜”通常指的是花朵初放时散发出的淡雅气息,以此形容春日里细微而不起眼的野花之香,既隐约又令人心动。

然而诗人并未沉醉于这份美景之中,因为“君子不在赏”,这里的“君子”通常指的是诗人的知己或理想中的高尚人物,由此可见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与孤独。"寄之云路长"一句,则是将这份情感托付给了远方,希望它能穿越漫长的空间与时间,抵达那位不在场的君子。

随后,“路长信难越”表明了这种愿望的艰难和渺茫,而“惜此芳时歇”则是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珍惜和留恋,以及对于这份孤独无处寄托的无奈。"孤鸟去不还,缄情向天末"中,“孤鸟”的比喻增添了诗人的孤独感,它的“去不还”象征着友人或知己的离去,无复返。而“缄情向天末”则是将这份难以释怀的情感寄托于无垠的苍穹之中,似乎只有天空才能包容诗人的深沉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美景的描写和个人寂寞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向往。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拟古诗十二首(其六)

月满秋夜长,惊乌号北林。

天河横未落,斗柄当西南。

寒蛩悲洞房,好鸟无遗音。

商飙一夕至,独宿怀重衾。

旧交日千里,隔我浮与沈。

人生岂草木,寒暑移此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拟古诗十二首(其七)

酒星非所酌,月桂不为食。

虚薄空有名,为君长叹息。

兰蕙虽可怀,芳香与时息。

岂如凌霜叶,岁暮蔼颜色。

折柔将有赠,延意千里客。

草木知贱微,所贵寒不易。

形式: 古风

拟古诗十二首(其八)

神州高爽地,遐瞰靡不通。

寒月野无绿,寥寥天宇空。

阴阳不停驭,贞脆各有终。

汾沮何鄙俭,考槃何退穷。

反志解牵局,无为尚劳躬。

美人夺南国,一笑开芙蓉。

清镜理容发,褰帘出深重。

艳曲呈皓齿,舞罗不堪风。

慊慊情有待,赠芳为我容。

可嗟青楼月,流影君帷中。

形式: 古风

拟古诗十二首(其九)

春至林木变,洞房夕含清。

单居谁能裁,好鸟对我鸣。

良人久燕赵,新爱移平生。

别时双鸳绮,留此千恨情。

碧草生旧迹,绿琴歇芳声。

思将魂梦欢,反侧寐不成。

揽衣迷所次,起望空前庭。

孤影中自恻,不知双涕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