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綦毋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

校文在仙掖,每有沧洲心。

况以北窗下,梦游清溪阴。

春看湖水漫,夜入回塘深。

往往缆垂葛,出舟望前林。

山人松下饭,钓客芦中吟。

小隐何足贵,长年固可寻。

还车首东道,惠言若黄金。

以我采薇意,传之天姥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我在学府研读经文,心中常怀隐逸之情。
尤其在北窗之下,梦境中畅游于清澈溪流的幽暗处。
春天湖水上涨,夜晚深入曲折的池塘深处。
常常放下船绳,遥望前方的树林。
山居之人松树下用餐,钓鱼人芦苇丛中吟唱。
小小的隐居之地算不上珍贵,长久的隐逸生活才值得追寻。
我驾车返回,满载着东道主的深情厚谊,如同黄金般宝贵。
带着我采薇的志向,我要将这份情感传递到天姥山的峰峦之中。

注释

校文:研读经文。
沧洲心:隐逸之心。
北窗下:北窗边。
清溪阴:清澈溪流的幽暗处。
春看湖水漫:春天湖水上涨。
回塘深:曲折池塘深处。
缆垂葛:放下船绳。
前林:前方的树林。
山人:山居之人。
钓客:钓鱼人。
小隐:小隐居之处。
长年:长久的隐逸生活。
东道:东道主。
惠言:深情厚谊。
天姥岑:天姥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仙掖校文,心系沧洲的意境。北窗下梦游清溪阴,更显现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热爱。春天湖水泛滥,夜晚入回塘深处,都流露出诗人对于大自然深厚的情感。诗中“往往缆垂葛,出舟望前林”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乘舟游览时的景象和心情。而“山人松下饭,钓客芦中吟”则展示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享受。最后,“小隐何足贵,长年固可寻”表达了诗人对淡泊明志、长久隐居生活的追求和满足。

这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悠远,是一篇融情景交融、意蕴言外的佳作。

收录诗词(225)

储光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籍贯:润州延陵
  • 生卒年:约706—763

相关古诗词

蔷薇

袅袅长数寻,青青不作林。

一茎独秀当庭心,数枝分作满庭阴。

春日迟迟欲将半,庭影离离正堪玩。

枝上莺娇不畏人,叶底蛾飞自相乱。

秦家女儿爱芳菲,画眉相伴采葳蕤。

高处红须欲就手,低边绿刺已牵衣。

蒲萄架上朝光满,杨柳园中暝鸟飞。

连袂踏歌从此去,风吹香气逐人归。

形式: 古风

题太玄观

门外车马喧,门里宫殿清。

行即翳若木,坐即吹玉笙。

所喧既非我,真道其冥冥。

形式: 古风

题应圣观

空中望小山,山下见馀雪。

皎皎河汉女,在兹养真骨。

登门骇天书,启籥问仙诀。

池光摇水雾,灯色连松月。

合砖起花台,折草成玉节。

天鸡弄白羽,王母垂玄发。

北有上年宫,一路在云霓。

上心方向道,时复朝金阙。

形式: 古风

题陆山人楼

暮声杂初雁,夜色涵早秋。

独见海中月,照君池上楼。

山云拂高栋,天汉入云流。

不惜朝光满,其如千里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