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应圣观

空中望小山,山下见馀雪。

皎皎河汉女,在兹养真骨。

登门骇天书,启籥问仙诀。

池光摇水雾,灯色连松月。

合砖起花台,折草成玉节。

天鸡弄白羽,王母垂玄发。

北有上年宫,一路在云霓。

上心方向道,时复朝金阙。

形式: 古风

翻译

从空中俯瞰小山,山脚下仍有残雪未消。
明亮的银河女神,这里滋养着纯净的心灵。
踏入门槛惊讶于天书般的秘籍,打开它寻求仙人的秘诀。
池塘水面泛起水雾,灯光与松影、月色交织。
堆砌砖石建起花坛,采集草木制成玉质的节杖。
天鸡振翅挥动洁白的羽毛,王母垂下深邃的黑发。
北方有座古老的宫殿,通向它的路隐没在云霞中。
我心中坚定地追寻大道,时常前往朝拜金色的宫阙。

注释

小山:指远处的小丘。
馀雪:残留的积雪。
河汉女:银河女神的代称。
养真骨:滋养真实的内心。
天书:神秘的典籍。
仙诀:仙人的秘诀或修行方法。
池光:池塘的反光。
玉节:玉制的节杖,象征权力或礼仪。
玄发:黑色的头发,常指长者或神仙。
上年宫:年代久远的宫殿。
金阙:金色的宫阙,指神圣的殿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仙者在山中追求道术的景象。开篇“空中望小山,山下见馀雪”两句,通过远眺山峰、观察雪迹,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暗示了仙境的高洁与寒冷。

接下来,“皎皎河汉女,在兹养真骨”一句,借用传说中的“河汉女”来表达修道者在此地养精蓄锐、追求长生不老之意。这里的“河汉女”可能指的是仙女或是仙境中的人物,而非实际意义上的女性。

紧接着,“登门骇天书,启籥问仙诀”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对于神秘天书和仙法的探索与渴望。通过“登门”一词,可以想象出诗人步入仙境或道观的情景,而“骇天书”则表明这些书籍包含着超自然的知识。

中间部分,“池光摇水雾,灯色连松月”两句,描绘了一个幽静而神秘的夜晚场景。这里通过对比照亮水面与连接松树和月亮的灯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随后,“合砖起花台,折草成玉节”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建造仙台、制作玉器的行为。这些行为既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反映出修道者对自然材料进行精心雕琢的态度。

最后,“天鸡弄白羽,王母垂玄发”两句,以及“北有上年宫,一路在云霓。上心方向道,时复朝金阙”四句,共同构筑了一幅仙界景象。在这段描写中,诗人通过“天鸡”与“王母”的形象,传达了对高洁、神秘力量的向往。而“北有上年宫”等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仙境的壮丽和修道者追求永恒真理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仙界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越尘世、达到精神层面的向往。每一句都透露出一种淡然超脱之美,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轻盈脱俗的情怀。

收录诗词(225)

储光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籍贯:润州延陵
  • 生卒年:约706—763

相关古诗词

题陆山人楼

暮声杂初雁,夜色涵早秋。

独见海中月,照君池上楼。

山云拂高栋,天汉入云流。

不惜朝光满,其如千里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樵父词

山北饶朽木,山南多枯枝。

枯枝作采薪,爨室私自知。

诘朝砺斧寻,视暮行歌归。

先雪隐薜荔,迎暄卧茅茨。

清涧日濯足,乔木时曝衣。

终年登险阻,不复忧安危。

荡漾与神游,莫知是与非。

形式: 古风

早春

野树花初发,空山独见时。

踟蹰历阳道,乡思满南枝。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宋州月夜感怀

雁池衰草露沾衣,河水东流万事微。

寂寞青陵台上月,秋风满树鹊南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