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

袅袅长数寻,青青不作林。

一茎独秀当庭心,数枝分作满庭阴。

春日迟迟欲将半,庭影离离正堪玩。

枝上莺娇不畏人,叶底蛾飞自相乱。

秦家女儿爱芳菲,画眉相伴采葳蕤。

高处红须欲就手,低边绿刺已牵衣。

蒲萄架上朝光满,杨柳园中暝鸟飞。

连袂踏歌从此去,风吹香气逐人归。

形式: 古风

翻译

长长的藤蔓延伸数丈,青翠却未成林。
一株独自盛开在庭院中央,数枝分散遮蔽了整个庭院。
春日漫长,阳光即将西斜,庭院光影斑驳正好赏玩。
枝头黄莺娇俏不怕人,叶子底下蝴蝶纷飞乱舞。
秦家的女儿喜爱芬芳,与画眉鸟一同采摘繁花。
高处的红花伸手可摘,低处的绿刺却勾住了衣裳。
葡萄架上晨光充足,杨柳园中暮鸟归巢。
众人挽着手臂踏歌而行,花香随风飘散,伴人归途。

注释

袅袅:形容藤蔓细长。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青青:形容植物茂盛。
作林:形成树林。
独秀:独自开花。
庭心:庭院中心。
分作:分散成为。
满庭阴:充满庭院的阴凉。
迟迟:形容春日阳光慢慢移动。
半:西斜。
离离:形容光影疏落。
玩:欣赏。
莺娇:黄莺娇媚。
不畏人:不怕人靠近。
蛾飞:蝴蝶飞舞。
自相乱:各自乱飞。
秦家女儿:虚构的人物或故事中的女子。
爱芳菲:喜爱花草。
画眉:鸟名,此处可能象征女子的伴侣。
采葳蕤:采摘繁花。
红须:红色花朵。
牵衣:钩住衣服。
朝光:早晨的阳光。
暝鸟:傍晚的鸟儿。
连袂:挽着手臂。
踏歌:边走边唱歌。
香气:花香。
逐人归:随着人们回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庭园景象,通过对花草树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诗人的情感世界。

"袅袅长数寻,青青不作林。" 这两句开篇便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庭园中植物的姿态,"袅袅"形容细长的枝条,"青青"则是对色彩的描绘,这些词语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观察,也透露出一种淡远的情怀。

"一茎独秀当庭心,数枝分作满庭阴。" 这里具体描写了一种植物(可能是蔷薇),它在庭院中独立地展现自己的姿态,而多余的枝条则为庭院带来满园的绿荫。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某种寂寞与自得。

"春日迟迟欲将半,庭影离离正堪玩。" 这两句通过时间和光影的变化,传达了一天中最美好时刻的宁静与惬意。这是诗人对春日美景的一种享受,也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几句则更加细腻地描绘了庭院中的生灵活动,以及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交流。"枝上莺娇不畏人,叶底蛾飞自相乱。" 这里展示的是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莺鸟在枝头歌唱,蛾虫在叶间穿行,这些细节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秦家女儿爱芳菲,画眉相伴采葳蕤。" 这里出现的人物形象,可能是诗人对某种美好事物的向往,或是对特定情感的表达。在这里,"秦家女儿"与"画眉"相伴,共同去采集庭院中的花朵,这既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一种淡雅的情愫。

最后几句则以更加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春日晚景。"高处红须欲就手,低边绿刺已牵衣。" 这里的"红须"和"绿刺"都在强调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蒲萄架上朝光满,杨柳园中暝鸟飞。连袂踏歌从此去,风吹香气逐人归。" 这几句通过对光线、植物和小动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春日景象,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离别与归家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呈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风格,在内容上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流动。

收录诗词(225)

储光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籍贯:润州延陵
  • 生卒年:约706—763

相关古诗词

题太玄观

门外车马喧,门里宫殿清。

行即翳若木,坐即吹玉笙。

所喧既非我,真道其冥冥。

形式: 古风

题应圣观

空中望小山,山下见馀雪。

皎皎河汉女,在兹养真骨。

登门骇天书,启籥问仙诀。

池光摇水雾,灯色连松月。

合砖起花台,折草成玉节。

天鸡弄白羽,王母垂玄发。

北有上年宫,一路在云霓。

上心方向道,时复朝金阙。

形式: 古风

题陆山人楼

暮声杂初雁,夜色涵早秋。

独见海中月,照君池上楼。

山云拂高栋,天汉入云流。

不惜朝光满,其如千里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樵父词

山北饶朽木,山南多枯枝。

枯枝作采薪,爨室私自知。

诘朝砺斧寻,视暮行歌归。

先雪隐薜荔,迎暄卧茅茨。

清涧日濯足,乔木时曝衣。

终年登险阻,不复忧安危。

荡漾与神游,莫知是与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