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鸡

金风透残伏,玉树先秋凉。

喓喓草间虫,感时振衣裳。

楚客思万里,夜吟怨藜床。

劳劳终夕语,共此檐月光。

孤轮曳独茧,折管韵哀伤。

辛苦豳父兄,无衣畏风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秋风穿透残暑,玉树已感初秋的清凉。
草丛中的虫鸣声声,似乎在感怀时事,振动翅膀仿佛穿着衣服。
远方的楚地游子思念万里,夜晚在简陋的藜床上吟唱哀愁。
整夜忙碌交谈,只有屋檐下月光相伴。
孤独的月亮拖着孤单的影子,如同断管发出悲伤的旋律。
辛勤的豳地农夫和兄弟,没有足够的衣物抵御风霜。

注释

金风:秋风。
残伏:残留的暑热。
玉树:形容树木在秋风中显得洁白如玉。
喓喓:虫鸣声。
楚客:指远离家乡的人。
藜床:用藜草编织的简陋床铺。
劳劳:忙碌的样子。
檐月:屋檐下的月亮。
孤轮:孤独的月亮。
独茧:比喻孤独或艰难的处境。
豳父兄:豳地的农夫兄弟。
无衣:缺乏衣物。
畏风霜:害怕寒冷的风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哀愁之情。金风透过残留的树叶,玉树在秋风中显得格外清凉,草间的虫鸣声喧喧,提醒人们秋季已经来临,应该穿上衣裳以防寒冷。诗人作为楚地的旅客,对远方万里的家乡充满思念,在夜晚吟诵诗歌,对那不舒适的床铺感到怨恨。

劳碌终日的对话,和月光一起分享着这份寂寞。孤独的车轮在泥地里留下痕迹,而折断的管乐发出哀伤的声响。诗人感慨于辛勤工作而依旧贫穷的父亲兄弟,没有足够的衣物来抵御秋冬之交的风霜。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乡愁和对家人的关心,以及在困顿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张耒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思想,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和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衰荷

衰荷有馀姿,秋水清更急。

木落天宇宽,庭虚山气入。

寒鱼渐受钓,野果晴可拾。

幽居无馀营,但与山水习。

济时无良谋,戎陈畏戈钑。

端坐阅岁时,多惭微禄及。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读中兴颂碑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形式: 古风

读太白感兴拟作二首(其二)

陈王本无赖,少与美人期。

蛾眉作秽血,蛊鬼尚何知。

乃复结绸缪,伫车心伤悲。

幻灭犹欲取,哀哉一痴儿。

千年化异物,双作鸳鸯飞。

终然随大化,飘荡今何之。

形式: 古风

读太白感兴拟作二首(其一)

瑶姬上帝子,天日与晶光。

万古巫山中,玉颜照秋江。

世界一培塿,谁知楚襄王。

宋生底虫蛆,妄以己意量。

我无世上心,乃游不死乡。

与尔等爱恶,朽枯终一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