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兴颂碑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形式: 古风

注释

玉环:杨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人,幼时养在叔父杨玄珪家,735年(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740年(开元二十八)年,李隆基为了夺取她,先度她为女道士,住太真宫,改名太真。
745年(天宝四年),李隆基正式册封她为贵妃。
妖血:女妖杨玉环的血。
安禄山反,唐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六军将士认为是杨玉环与其兄杨国忠扰乱纲纪,停止不发,并诛杀杨国忠,玄宗无奈,只好赐死杨玉环。
渔阳马:指安禄山叛军从渔阳(今河北蓟县一带)造反的战马。
君王:指唐玄宗李隆基。
这句是说,急奔万里的君王在蜀中忧伤衰老。
郭公:郭子仪,唐华州郑人。
玄宗时,参加武举考试获异等,累迁朔方节度使。
肃宗时,奋力平定安史之乱,功绩为中兴诸将之冠。
凛凛:使人敬畏的样子。
偃(yǎn):仰卧,引申为倒下。
这里指偃旗,即放倒军旗。
九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初立七庙。
公元20年(王莽地皇元年)增为九庙,此后历朝皇帝皆立九庙祭祖。
元功高名:元,大。
元功高名,即功大名高。
水部:指元结,安史之乱后期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参军,曾参加抗击史思明南侵而有战功,升任水部员外郎。
星斗文:谓元结的文章灿若星辰。
太师:指颜真卿,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善正草书,笔力遒婉。
他曾做过太子太师。
安禄山反,颜真卿全力讨贼,河朔诸郡共推为盟主。
龙蛇字:谓颜真卿的书法飞动劲健。
弃不收:弃,舍去,抛开,这里指水流去。
收,收取,收回。
不收,谓水不回头。
打碑:指拓印碑帖。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张耒的《读中兴颂碑》,通过对古碑文的吟咏,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英雄辈出的深刻感慨和怀念。全诗语言雄浑,情感丰富,充满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历史哲理。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这几句描绘了一番战争后的荒凉景象,玉环、渔阳都是古代战争的地点,诗人通过对这些地方的描述,表现了对往昔英雄和战争历史的怀念之情。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这几句则赞颂了一位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金戈铁马形容其威武之状,而"郭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英雄人物。"举旗为风偃为雨"则是夸张地描述其影响力之大,足以扫清庙宇中的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蛟龙字。"

这里诗人感慨于英雄人物的功业和姓名难以为后世所铭记,而"风雅不继骚人死"则是指杜甫等古代诗人的风格已不再有继承者。接下来两句则赞美了某位文学家的文笔,如同星辰般璀璨夺目。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这两句可能是在描写历史上的某个事件或者人物,通过"天遣"二字,表达了一种命运的安排感。

"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百年废兴增叹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诗人希望有人能够将这段历史刻录的碑文带到自己的书房,让自己得以亲眼目睹,从而唤醒内心深处对于往事的感悟和思考。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哀叹,表达了对历史遗迹被忽视甚至被贩卖的痛惜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尊重和传承的迫切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古碑文的吟咏,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是一篇集怀旧、赞美英雄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读太白感兴拟作二首(其二)

陈王本无赖,少与美人期。

蛾眉作秽血,蛊鬼尚何知。

乃复结绸缪,伫车心伤悲。

幻灭犹欲取,哀哉一痴儿。

千年化异物,双作鸳鸯飞。

终然随大化,飘荡今何之。

形式: 古风

读太白感兴拟作二首(其一)

瑶姬上帝子,天日与晶光。

万古巫山中,玉颜照秋江。

世界一培塿,谁知楚襄王。

宋生底虫蛆,妄以己意量。

我无世上心,乃游不死乡。

与尔等爱恶,朽枯终一藏。

形式: 古风

读守道诗

仁宗之初公有声,一世懦者闻之惊。

日行古义不顾俗,师事孙子传其经。

扫堂捧杖供贱役,侍师之坐随师行。

质疑问道无敢变,当世始知师与生。

作为文章不徒发,讥切时事排公卿。

俗儒毁誉无所出,乃取过行为讥评。

过于仁义罪固小,矫弊自合违中行。

人皆不及子独过,过者之罪谁为轻。

开编偶诵子诗句,辞气磊落严以清。

吟哦令我不能舍,想见眉宇寒峥嵘。

高风一泯不可见,安得壮士能经营。

惜哉朽骨不可作,徂徕废土知谁耕。

形式: 古风

读李憕碑

自唐中微北方沸,胡马长鸣饮清渭。

李公守节陷贼庭,身死髑髅行万里。

百年事往谁复省,一丘榛莽无人祭。

荒碑半折就磨灭,后人空解传其字。

杀身不畏真丈夫,自古时危知烈士。

俗书小技何足道,嗟我但欲扬其事。

寥寥获麟数千载,末学褒贬多非是。

高文大笔谁复作,黜臣饿夫须有待。

纷纷后世竞著述,纸墨徒为史官费。

却嗟何独此事然,搔首碑前空叹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