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三山奇观图

七闽山水多奇胜,秦汉封疆古来盛。

无诸建国何英雄,赤土分茆于此中。

荒城野水行人度,细柳青榕旧宫路。

浮世空歌逐鹿时,断矶不辨屠龙处。

忽从图画见三山,正在无诸故垒间。

丽谯官署人烟积,塔庙琳宫野照閒。

琳宫塔庙相辉映,平远清泠海天迥。

落叶霜传鸟外钟,垂萝月隐烟中磬。

东城西郭骑纷纷,旌节朝朝候使君。

谁拂尘衣访仙迹,独淩三岛望孤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书三山奇观图》描绘了福建三山地区的壮丽景色和历史遗迹。开篇以秦汉时期的封疆盛况为背景,引出无诸国的英雄事迹,强调了这片土地的古老与重要。接着,诗人通过“荒城”、“细柳”、“旧宫路”等意象,展现出一幅荒凉而静谧的画面,暗示着历史的沉淀。

诗中“浮世空歌逐鹿时,断矶不辨屠龙处”暗寓世事变迁,英雄难觅,而“忽从图画见三山”则表达了对眼前画卷般美景的惊喜。诗人细致描绘了三山的秀丽景色,如“丽谯官署人烟积”、“塔庙琳宫野照閒”,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琳宫塔庙相辉映,平远清泠海天迥”进一步渲染了空间的开阔和宁静,以及“落叶霜传鸟外钟,垂萝月隐烟中磬”的空灵氛围。最后,诗人借“东城西郭骑纷纷,旌节朝朝候使君”描绘了当地官员的繁忙与敬事,又以“谁拂尘衣访仙迹,独淩三岛望孤云”表达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自然仙境的追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山的奇观,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自然的秀美,体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送释大冶归省还西塔兰若

西峰塔影连青汉,天半铃声度飞雁。

朝散灵花世界香,夜悬灯火星河烂。

此僧年少著袈裟,手持木杖口楞伽。

身寄空门如槁木,心将秋水植莲花。

两峰宴坐谈空寂,何事家山动遥忆。

定里啼乌返哺声,别时春草忘忧色。

学道由来不顾乡,道成应复念高堂。

衲衣暂借斑斓舞,寿酒唯倾般若汤。

清风溪上回轻舸,红叶吹霜向人堕。

愿结三生石上期,只恐他生复无我。

此别悠悠几日逢,回风暮雨送行踪。

孤云野鹤悠悠去,目断金鳌一片峰。

形式: 古风

送华石上人还樵阳西塔

金天向西多佛祖,宝筏东来多梵语。

直指单传悟者稀,沙门衲子徒辛苦。

初闻祇苑布黄金,复有袈裟入少林。

夜雪齐腰将见性,霜刀落臂始安心。

西峰法侣多僧气,曾与空门掌书记。

半偈应超最上乘,万缘只合西来意。

白云乡馆去迟迟,忆得从前别母时。

今日重寻故园树,几回落叶又抽枝。

秋风野水黄花路,浮世相逢偶相聚。

玄度清谈不复期,道林笑别知何处。

去去沧波难重陈,青山明月与谁邻。

连天塔影空青外,唯将法雨谢时人。

形式: 古风

题会稽吴汉津远游卷

骥足小千里,鹏飞搏九州。

唯应星轺使,得以穷周游。

騑騑四牡今何往,秦汉山川古风壤。

圣主恩绥下国时,王人位列诸侯上。

官船昨夜广陵秋,二十四桥闻棹讴。

长淮柳色迷津吏,一片扬州带驿楼。

单车又发闽关道,九曲溪山旧来好。

沈剑波深历历云,钓龙矶断青青草。

君不见主父西游久不归,苏秦金尽故交稀。

宁持使节衔君命,出入臣藩复帝畿。

春风太液花如雾,夜月瀛洲访仙侣。

白下亭西卖酒家,凤凰台北吹箫处。

故园迢递会稽山,镜水仙舟也梦还。

若使功成拂衣去,此心长在五云间。

形式: 古风

奉寄浮丘郑助教兼柬董记室

西胶博士金门客,白马青袍夹城陌。

天池种藻上林花,身受皇恩不顾家。

春风几见桥门柳,禄米唯应足沽酒。

囊无一物寄妻孥,箧有空书示僚友。

忆昨骊驹未别乡,新宁山水竞风光。

县人争揖芭蕉馆,墨客都寻柿叶房。

六平山下秋同屐,半占峰南夜联席。

别后相思何处寻,凤台碧草连天色。

王门记室最情亲,官暇相过德有邻。

飞札定应思漫士,因风也或寄樵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