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三六)

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

遇贵则贱,遇贱则贵。筑著磕著,没处回避。

南岳天台去路通,君向西兮我向东,风从虎兮云从龙。

拈起簸箕别处舂,熨斗煎茶铫不同。

形式: 偈颂

翻译

一旦抓住一个机会就不再等待第二个,错过一次后就期待在下一次。
遇到尊贵的人就显得卑微,遇到卑微的人又显得尊贵。无论怎样躲闪,都无处可逃。
南岳和天台山的道路相通,你往西走我向东行,风追随猛虎,云跟随长龙。
像簸箕一样被抛弃,去到其他地方工作,而熨斗、煎茶的工具与以前不同。

注释

举一:抓住一个。
不得:不再。
举二:等待第二个。
放过:错过。
著落:期待。
贵:尊贵。
贱:卑微。
筑著:躲闪。
回避:逃避。
南岳:南岳衡山。
天台:天台山。
君:你。
我:我。
风从虎:风追随猛虎。
云从龙:云跟随长龙。
拈起:被抛弃。
舂:工作。
熨斗:熨烫工具。
煎茶铫:煎茶的器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偈颂作品,语言简洁,富有哲理。首句“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表达的是世间万物往往不能两全,需要有所取舍,放弃一个选择,才能专注于另一个。接下来的“遇贵则贱,遇贱则贵”揭示了事物价值的相对性,贵与贱可以相互转换。

“筑著磕著,没处回避”暗示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战无法完全避免,只能坦然面对。“南岳天台去路通,君向西兮我向东”象征着不同的道路和人生方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径,即使相向而行,各自的道路依然清晰。

“风从虎兮云从龙”借用自然景象,比喻强者引领潮流,强者如虎,智者如龙,各自展现威势。“拈起簸箕别处舂,熨斗煎茶铫不同”进一步强调个体选择的重要性,即使是相似的事物,因人而异,各有其独特之处。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禅宗的智慧,教导人们在复杂世事中懂得取舍,顺应变化,各走各的路,展现出独特的生命态度。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三二)

普贤身相无有二,八万四千毛孔刹。

一一毛孔一如来,一一如来一塔庙。

舍利坚固金刚身,虚空可坏此不朽。

女子陈氏报劬劳,一一塔庙一瞻礼。

满足八万四千拜,尽诸毛孔无有遗。

所获功德不可量,正与普贤行愿等。

用严数父及慈母,遍及法界诸有情。

永离苦海證菩提,悉得心空超彼岸。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二九)

以字不成八字非,烁迦罗眼不能窥。

一毛头上重拈出,忿怒那吒失却威。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二八)

福城东有大长者,居福城东海屿上。

于不思议尘劫中,承事供养无数佛。

善哉长者世希有,如优昙华时一现。

发启广大真实心,创无佛处阿兰若。

若昔智人建梵刹,折草插地即成就。

此心坚固等须弥,或赞或毁不摇动。

魔王军众数甚多,睹兹殊胜自摧伏。

长者视身如浮云,变灭须臾不长久。

当生佛国时节来,撒手便行不回顾。

有子遵义起其家,志愿身心俱及第。

仁者则寿语不诬,当知今亦未尝死。

我来居是阿兰若,不见长者生遗恨。

故说此偈聊发扬,同住如来寂灭海。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二七)

俊鹞不打篱边兔,猛虎终不食伏肉。

毛头星现北斗前,把断天关并地轴。

形式: 偈颂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