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八十三)

如来大慈悲,广演波罗蜜。

了知三界苦,殷勤劝君出。

得之不肯修,寔是顽皮物。

他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

当成自不成,是谁之过失?

已后累劫苦,莫尤过去佛。

形式: 偈颂

翻译

如来展现出极大的慈悲,广泛传授解脱之道。
深知三界众生的苦难,他热切地劝导你出离世间。
得到解脱的方法却不修炼,确实是顽固不化的东西。
他已经成就了佛果,而你有潜力成为佛。
你本可以成佛,但未能做到,这是谁的过错呢?
以后无数世的痛苦,不要怪罪过去的佛祖。

注释

如来:佛教中的最高觉悟者。
慈悲:对众生的怜悯和仁慈。
波罗蜜:佛教中指到达彼岸或圆满的智慧和修行。
三界:佛教中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代表世俗生活和精神追求的三个层次。
苦:苦难。
殷勤:热心而恳切。
寔:同‘实’,确实。
顽皮物:形容人顽固不接受教诲。
佛:佛教中的最高境界。
当成:即将成为。
过失:错误或失误。
累劫:无数世。
尤:责怪。
过去佛:已经成就佛果的佛。

鉴赏

这首诗是由唐代僧人庞蕴所作,名为《诗偈(其八十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佛教题材的诗,表达了对佛法的赞美和对众生的慈悲。

"如来大慈悲,广演波罗蜜。"

这两句描绘了佛陀无限的大慈悲心,以及他广泛宣扬波罗密(即六波罗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美德。

"了知三界苦,殷勤劝君出。"

佛陀洞悉世间的三界痛苦(欲界、色界、无色界),并且殷切地劝导众生脱离轮回之苦。

"得之不肯修,寔是顽皮物。"

这两句指出了有些人虽然已经获得了佛法的教诲,但却不愿意去实践修行,这种人就像是愚钝无知的畜牲。

"他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

这里强调了一些人已经成就为佛,而你(或读者)也应该努力成为一位佛陀。

"当成自不成,是谁之过失?"

这句话质问,如果应当成就的佛道没有实现,这是谁的责任?

"已后累劫苦,莫尤过去佛。"

最后两句告诫我们不要责怪过去的佛陀,因为如果不能成就,只会导致未来的无数劫中继续遭受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比已经成佛者与尚未修行者的境况,强调了修持佛法的重要性,并且警示那些未能自觉修行的人,不要错怪过去的佛陀,而应该反省自己的过失,以免未来继续轮回受苦。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偈(其八十四)

别泪成河海,骨如毗富山。

祇缘尘识法,所以遣心然。

形式: 偈颂

诗偈(其八十五)

谁家郎君子,开眼造地狱。

枉法取人钱,养那一群贼。

饶伊家户大,业成出不得。

除非轮回满,换形偿他力。

看君骑底驴,总是如此色。

无事被鞭杖,有理说不得。

形式: 偈颂

诗偈(其八十六)

愚人打瓮破,求人望锢护。

恶法得钱财,布施拟补处。

物色不相当,此事无烦做。

纵然有少福,那得地狱去。

罪福当头行,何时相值遇。

自本犹折却,安得有利路。

形式: 偈颂

诗偈(其八十七)

一皮较一皮,孙子不如儿。

坐禅胜读经,读经胜有为。

寻文不识理,弃母养阿姨。

阿姨是色身,阿娘是法体。

色身是文字,法入无为理。

文字有生灭,无相宛然尔。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