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

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未见丰盈犀角儿,先逢玉雪王郎子。

对床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

夜来梦见小于菟,犹是髧髦垂两耳。

忆过济南春未动,三子出迎残雪里。

我时移守古河东,酒肉淋漓浑舍喜。

而今憔悴一羸马,逆旅担夫相汝尔。

出城见我定惊嗟,身健穷愁不须耻。

我为乃翁留十日,掣电一欢何足恃。

惟当火急作新诗,一醉两翁胜酒美。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在野外露宿,餐风饮露六百里,明天早晨要在南江边饮水。
还未见到你那丰满的犀角般的容颜,先遇见了如玉如雪的王郎子。
我们想彻夜长谈,知道你要披星戴月地赶路。
昨晚梦中见到你还是童发垂肩的小兔模样。
记得去年春天在济南,你冒雪迎接我。
那时我调任古河东,满心欢喜享受酒肉之乐。
如今我已憔悴,像一匹瘦弱的马,旅人挑夫都认得你。
若你进城看见我,定会惊讶,别因困苦而羞愧。
我为你父亲停留十天,短暂的欢聚怎能长久依赖。
只应尽快写下新诗,一醉方休,胜过美酒。

注释

露宿:在野外过夜。
风餐:餐风饮露。
犀角儿:形容人的美貌。
玉雪:洁白如玉。
连夜语:彻夜交谈。
戴星起:披星戴月出门。
小于菟:形容童年或幼年的样子。
髧髦:儿童的头发。
济南:地名。
古河东:古代地区名。
逆旅:旅店。
火急:紧急。
新诗:刚创作的诗歌。
一醉两翁:指诗人与友人共醉。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怀念之情。全诗以行云流水的笔触,描绘了一场远行前夜的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情景。

"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即将踏上长途,夜宿在野外,次日清晨将要到达南江给马匹解渴的场景,用以表明行程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

"未见丰盈犀角儿,先逢玉雪王郎子。" 这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尚未遇到贵族子弟,而先遇到了如玉雪般纯洁的王郎之子,以此突显出对方的高贵和纯洁。

"对床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 这两句表明诗人想与友人长谈到深夜,但又担心朋友天亮就要早起,所以在思想中不断提醒自己。

"夜来梦见小于菟,犹是髧髧垂两耳。" 诗人在夜晚做了一个梦,梦到了小于菟,这个形象给人以温馨和可爱的感觉,但它还保持着野性的特征,如同诗人的内心世界一般,既有柔情的一面,也保留着不羁自由的本性。

"忆过济南春未动,三子出迎残雪里。" 这两句回忆了诗人曾经在济南的春天没有完全到来时的情景,那时候朋友们还特地出来迎接他,即使是在残留的冬雪之中,也显示了深厚的友情。

"我时移守古河东,酒肉淋漓浑舍喜。" 这两句写诗人曾在古河东驻扎的地方,那里有充足的美酒佳肴,生活得到了享受和满足。

"而今憔悴一羸马,逆旅担夫相汝尔。"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诗人心中忧虑,一匹瘦弱的马也成了旅途中的重负,用以比喻现实生活的艰辛和孤独。

"出城见我定惊嗟,身健穷愁不须耻。" 诗人表达了即将离别时朋友们一定会为之震惊,因为虽然身体健康,但内心充满了贫困的忧虑,这种情况本不必感到羞愧。

"我为乃翁留十日,掣电一欢何足恃。" 诗人因为友情而决定留下十天,与朋友共同享受那短暂但珍贵的快乐时光。

"惟当火急作新诗,一醉两翁胜酒美。" 最后,诗人在紧迫的情绪中迅速创作了一首新诗,在一次豪饮中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超越了对美酒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朋友、自然、生活的独到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

身随綵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

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悯楚。

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煮。

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

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形式: 古风

别子由三首兼别迟(其一)

知君念我欲别难,我今此别非他日。

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湿。

三年磨我费百书,一见何止得双璧。

愿君亦莫嗟留滞,六十小劫风雨疾。

形式: 古风

别子由三首兼别迟(其二)

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

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

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

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形式: 古风

别子由三首兼别迟(其三)

两翁归隐非难事,惟要传家好儿子。

忆昔汝翁如汝长,笔头一落三千字。

世人闻此皆大笑,慎勿生儿两翁似。

不知樗栎荐明堂,何以盐车压千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