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子由三首兼别迟(其二)

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

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

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

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形式: 古风

翻译

先父曾爱洛城居,如今我也经过嵩山脚下。
在水南边选地建屋,我怎敢妄为,只尝试去伊川买些修长的竹子。
又听说缑山有好泉水,它穿过市场,穿越树林,流淌如冰似玉。
遥想那竹林间的茅舍倒映在水面,两位老者相对而坐,清雅如白鹤。

注释

先君:指去世的父亲。
昔:从前。
卜筑:选择地点建造房屋。
伊川:古代地名,今河南伊川县。
修竹:高直的竹子,常象征君子品格。
缑山:古代山名,位于河南洛阳附近。
泉眼:泉水的源头。
冰玉:形容泉水清澈如冰似玉。
茅轩:简陋的草屋,常用来指隐士居所。
照水开:倒映在水面。
清如鹄:清雅如同白鹤。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怀念与自然之美的诗句。开篇“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两句,通过对比先人喜爱的洛阳城和自己现行经历的嵩山,表明了对先人记忆的缅怀,同时也描绘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

“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里的“水南”、“伊川”都是地名,但在此被用来营造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

接下来的“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两句,则是对缑山美丽泉水的描绘。通过“傍市穿林”的描述,可以想象到泉水在城市附近潺潺流过,给人以清凉和宁静的感觉。

最后,“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美好景致的遐想,以及与友人共同享受自然之美的愿望。这里的“茅轩”、“两翁”都是对朋友的亲切称呼,“清如鹄”则形象地描绘出他们之间纯洁无暇的情谊。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先人记忆的怀念,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以及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别子由三首兼别迟(其三)

两翁归隐非难事,惟要传家好儿子。

忆昔汝翁如汝长,笔头一落三千字。

世人闻此皆大笑,慎勿生儿两翁似。

不知樗栎荐明堂,何以盐车压千里。

形式: 古风

初别子由至奉新作

双鹊先我来,飞上东轩背。

书随好梦到,人与佳节会。

一欢难把玩,回首了无在。

却渡来时溪,断桥号浅濑。

茫茫暑天阔,霭霭孤城背。

青山眊氉中,落日凄凉外。

盛衰岂我意,离合非所碍。

何以解我忧,粗了一事大。

形式: 古风

白塔铺歇马

甘山庐阜郁相望,林隙熹微漏日光。

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蚤稻欲移秧。

迢迢涧水随人急,冉冉岩花扑马香。

望眼尽从飞鸟远,白云深处是吾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同年程筠德林求先坟二诗(其一)思成堂

宰树连山谷,祠堂照路隅。

养松无触鹿,助祭有驯乌。

归梦先寒食,儿啼到白须。

遥知邻里化,醉叟道争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