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薄葺田园溧泽边,乡心常梦蜀山川。
梨花知几逢寒食,麦饭谁能洒墓田。
矍铄老翁轻客路,扶携稚子上江船。
东还莫为亲朋恋,自古云安有杜鹃。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仇远所作,名为《送程子方归蜀(其一)》。诗中充满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和不舍之意。
"薄葺田园溧泽边,乡心常梦蜀山川。"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温馨的田园生活,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乡蜀地的怀念。"薄葺"指的是稻田中的小路,而"溧泽边"则是水边的地方。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美景和故土的情感。
"梨花知几逢寒食,麦饭谁能洒墓田。"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时光流转与生命短暂的哲思。"梨花知几逢寒食"指的是梨花在寒冷中开放,暗示时间的流逝;而"麦饭谁能洒墓田"则是说没有人能够在自己的坟墓前享用到自己种植的麦子,这里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矍铄老翁轻客路,扶携稚子上江船。"
这两句描绘了诗中送别的情景,"矍铄老翁"形象鲜明,表现出老人对于远行者的关切和不舍。而"扶携稚子上江船"则是对即将离去者和他们家庭的深情寄托。
"东还莫为亲朋恋,自古云安有杜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告别之情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东还"指的是归途,而"莫为亲朋恋"则是劝慰离去者不要因为朋友的牵挂而留恋。这一句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豁达与宽广胸怀。而"自古云安有杜鹃",这里的"云安"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而"杜鹃"则是一种鸟名,这里象征着即使在异乡,也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安宁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家园和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生命流转和人生离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人生体验。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风雪飘萧季子裘,大江西溯过荆州。
浑家无计归葱肆,岁晚何人付麦舟。
长子应门宽后虑,轻帆入峡及春游。
明年归趁梅花发,共醉䲔仙旧酒楼。
满城风日酿轻霜,昨夜东篱菊尽黄。
正月自非添一闰,此花安得及重阳。
新鸿远到愁无信,螃蟹中虚怕有芒。
浊酒醒来闻吉语,晴过冬至兆丰穰。
少长皆吾友,相期满百龄。
生分青白眼,死隔短长亭。
蕉本身为幻,藤床梦是醒。
中山醇酒在,且醉学刘伶。
落落霜馀树,疏疏晓后星。
经年才契阔,故友半凋零。
有梦怀风采,何人作墓铭。
老孤无限泪,空望浙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