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落落霜馀树,疏疏晓后星。
经年才契阔,故友半凋零。
有梦怀风采,何人作墓铭。
老孤无限泪,空望浙山青。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仇远的作品,名为《闻杨大受凌吉叟吴次山诸友讣音有感二首其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故人怀念和友情凋零的诗作。
"落落霜馀树,疏疏晓后星。经年才契阔,故友半凋零。"
这四句描绘了一个秋天清晨的景象,霜冻挂满枝头,星光稀疏,时间流逝,人与人的关系也随之变得遥远和脆弱。诗人通过这种环境描写,表达了对往昔时光和友情的怀念。
"有梦怀风采,何人作墓铭。"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梦中还在回味过去的辉煌岁月,但现实中却无法找到能够记录那些美好时刻的人。这里的“风采”指的是朋友们的才华和业绩,“墓铭”则是古代为逝者所立碑文,通常记载其生平事迹。诗人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他感到现实中已经很难找到能够深刻理解并记录自己与故友间美好回忆的人。
"老孤无限泪,空望浙山青。"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感慨和情感宣泄。在年纪渐长,朋友相继凋零的情况下,诗人感到孤独和悲凉,不禁流下了无尽的泪水。同时,他还在空旷中望向远方的浙山(浙江山脉),这种望而不及的感觉,更加深化了他内心的凄凉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于逝去时光和友情的深切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孤寂和凋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今夕知何夕,此声非恶声。
窗前疑月色,枕上误天明。
未必皆三唱,惟应只四更。
姑苏城外寺,此际已钟鸣。
独居学道坐枯禅,鹿豕交游七十年。
能以幻躯当雨雪,终无虚腹坐神仙。
平生文字知谁爱,老死山林绝可怜。
他日钱塘耆旧传,三高宜入画图传。
江城腊尽渐春来,三白呈祥不待催。
和气已知随处满,梅花正用此时开。
寒香冷艳相吞吐,月斧风斤巧剪裁。
布絮寝衣烘未透,炉边酒熟且衔杯。
茅檐盈尺雪,真是冷官居。
穷巷稀人迹,今朝是岁除。
聒厅无鼓吹,消夜足琴书。
晓冻冰桥滑,邻家借板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