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子方归蜀(其二)

风雪飘萧季子裘,大江西溯过荆州。

浑家无计归葱肆,岁晚何人付麦舟。

长子应门宽后虑,轻帆入峡及春游。

明年归趁梅花发,共醉䲔仙旧酒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送程子方归蜀(其二)》,作者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仇远。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风雪飘萧季子裘,大江西溯过荆州。"

这两句描绘了严酷的冬日景象,季子裘可能是指一种保暖的服装,而大江西溯则是在描述长江向西流去的壮观场面。诗人通过这种冷清的画面传达了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情绪,同时也展示了作者送别时的心境。

"浑家无计归葱庐,岁晚何人付麦舟。"

这里的“浑家”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或同伴,而“无计归”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迷茫。岁晚即将到来的冬天,谁又能在这严寒中为他们送去温暖?这一句增添了诗中的苍凉感。

"长子应门宽后虑,轻帆入峡及春游。"

“长子”可能是指诗人或其友人的尊称,“ 应门”则意味着在家中等待。这里的“宽后虑”和“轻帆入峡”都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期待和向往。

"明年归趁梅花发,共醉䲔仙旧酒楼。"

这一句则是对未来的憧憬,诗人希望在来年春暖时节,与友人一同赏梅,并且在旧酒楼中共度欢乐时光。这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一种超脱现实困境的心理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未来美好情景的憧憬,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面对离别时内心的复杂感受。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重阳见菊占冬晴上熟

满城风日酿轻霜,昨夜东篱菊尽黄。

正月自非添一闰,此花安得及重阳。

新鸿远到愁无信,螃蟹中虚怕有芒。

浊酒醒来闻吉语,晴过冬至兆丰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闻杨大受凌吉叟吴次山诸友讣音有感二首(其二)

少长皆吾友,相期满百龄。

生分青白眼,死隔短长亭。

蕉本身为幻,藤床梦是醒。

中山醇酒在,且醉学刘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闻杨大受凌吉叟吴次山诸友讣音有感二首(其一)

落落霜馀树,疏疏晓后星。

经年才契阔,故友半凋零。

有梦怀风采,何人作墓铭。

老孤无限泪,空望浙山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闻鸡

今夕知何夕,此声非恶声。

窗前疑月色,枕上误天明。

未必皆三唱,惟应只四更。

姑苏城外寺,此际已钟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