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花腴(其二)再和前韵寄同社

冷淞照影话旧游,霜枫醉倚貂冠。

温酒帘栊,背花行李,闲鸥去住偏难。梦嫌水宽。

问甚时飞到镫前。

听春声似隔天涯,小楼吴语夜香寒。

那时载人双桨,载秋魂一个,未蜕枯蝉。

怨叶初红,愁波空碧,问他可寄人笺。隔云送船。

谢远山眉黛娟娟。任苏台换尽斜阳,有情终耐看。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怀旧的画面。"冷淞照影话旧游",诗人以冷冽的淞江倒影为背景,回忆起昔日的友情游历。"霜枫醉倚貂冠",枫树经霜染红,仿佛醉酒般倚靠在诗人的貂帽旁,寓言了岁月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

"温酒帘栊,背花行李",诗人独自饮酒,看着窗外凋零的花朵,行囊沉重,流露出淡淡的离愁。"闲鸥去住偏难",比喻自己像闲散的鸥鸟,难以割舍旧友的离去。"梦嫌水宽",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渴望,却因现实阻隔而无法轻易到达。

"听春声似隔天涯",诗人听到春天的声音,却感觉像是远在天边,暗示着时空的距离。"小楼吴语夜香寒",夜晚的小楼里,吴地的语言和香气显得凄凉,增添了思念之情。"那时载人双桨,载秋魂一个",回忆起往昔共舟的场景,承载着深深的秋意和逝去的情感。

"未蜕枯蝉"象征着过去的自己,"怨叶初红,愁波空碧",借落叶和碧波表达无尽的哀怨和愁绪。"问他可寄人笺",诗人试图通过书信传达情感,但又不知如何寄托。

"隔云送船",想象着远方的朋友乘船离去,只能隔着云层目送。"谢远山眉黛娟娟",以远山的秀美比喻朋友的容颜,虽远犹在眼前。最后两句"任苏台换尽斜阳,有情终耐看",表达了无论时光如何流转,真挚的情感始终值得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旧友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甘州.和社友用玉田韵赠别

恨行云只解向天涯,无意蘸芳洲。

正蘋花弄晚,南鸿西燕,相对悠悠。

一样凄凉残照,明日莫登楼。

载得情多少,分付扁舟。

唤酒依然江上,把年华似锦,掷与轻鸥。

看青山数点,点点是离愁。

且休寄宫沟怨句,怕误他红叶尽飘流。

西风紧,断魂难觅,都化戍秋。

形式:

桃源忆故人

门前一尺桃花雨。因甚玉骢轻去。点点春愁如絮。

飘到眉心住。灯边夜按红么谱。尘满翠弦筝柱。

分付啼鹃代诉。宛转伤春语。

形式:

罗敷媚

画帘梦颤丝丝雨,银蒜深垂。燕子归时。

一点春寒恋被池。镜尘不锁双鸾影,红泪调胭脂。

碧字题眉。小砑云笺写艳词。

形式: 押[支]韵

满庭芳.观演剧

凤帕笼春,鹅笙炙晓,歌尘影碍红楼。

粉郎初到,纤指卷帘钩。

谁把垂杨种遍,系香骢竟日勾留。

应休怪行云遏碧,不向鬓边流。娇喉。

才一试,人间燕妒,天上鸾愁。

奈悤悤镜里,月散霞收。

更借么弦传恨,料伤春也似悲秋。

销凝处,青衫泪湿,肠断白江州。

形式: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