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

性喜得古书,今乃得古剑。

不知几千秋,埋没无人按。

底用倚天长,三尺未逾半。

呼童忽开匣,何待引杯看。

土绣掩神光,苍虬掉尾健。

秋水想澄清,精气激雷电。

自有辟兵方,卫身君子便。

魑魅早潜形,肯辱佞臣断。

拔迹起重泉,将毋遇雷焕。

灵宝善藏锋,不须商利钝。

紫气隐文房,莫遣斗间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永珹的《古剑》诗,以古剑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古物的珍视和对其内在精神的赞美。首句“性喜得古书,今乃得古剑”,表达了诗人对古物的热爱,尤其是得到这把古剑的欣喜。接下来通过“不知几千秋,埋没无人按”,描绘了古剑长久以来被埋没的历史,暗示其珍贵与非凡。

“底用倚天长,三尺未逾半”借用了武侠小说中的“倚天剑”典故,虽未达到极长,但剑的威势已足。诗人随即描述开匣后的景象:“呼童忽开匣,何待引杯看”,孩童的惊讶与诗人期待的心情交织,凸显出古剑的神秘魅力。

“土绣掩神光,苍虬掉尾健”运用比喻,形容剑身上的纹饰如龙尾般生动有力,而“秋水想澄清,精气激雷电”则进一步渲染了剑的锐利和灵气,仿佛能激发天地之威。

诗人认为古剑自有辟邪之能,能保护君子免受侵害,甚至能震慑邪恶:“自有辟兵方,卫身君子便。魑魅早潜形,肯辱佞臣断。”最后,“拔迹起重泉,将毋遇雷焕”暗指此剑来历非凡,可能像古代名剑雷焕之剑一样,具有神奇力量。

“灵宝善藏锋,不须商利钝”强调剑的内敛与智慧,不必炫耀其锋芒。结尾“紫气隐文房,莫遣斗间见”则寓言般地告诫,这把宝剑应被妥善收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古剑为载体,既赞美了古物的沉寂与神秘,又寄寓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追求,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与珍视。

收录诗词(13)

永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放鱼子

取鱼禁鲲鲕,况剖腹中子。

何来赤鲩公,沫血待乾死。

校人贪作脍,环顾动食指。

自毙望重生,爱物懵于理。

祇怜鱼子活,托命泥沙里。

曾记放生篇,方法犹堪拟。

团土护其胞,浑全毋破毁。

携篮置深渊,鲸吞知免矣。

日暖藻含温,戢戢浮清泚。

但使疏网罗,慎勿恣刀匕。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和海住先生登蓟门独乐寺观音阁韵

我昔经渔阳,振衣上杰阁。

回首春风颠,几度吹花萼。

蹲龙去天咫,怖鸽见人愕。

四禅云与齐,三乘尘莫著。

人海浩脚下,踏踏轮蹄错。

翘首睋乌蟾,光明金镜灼。

平地涌珍楼,有目俱仰瞩。

缅忆布金日,良工巧营度。

四围山青青,千里烟漠漠。

直拟妙高台,时沾香雨落。

谁欤运帚书,墨痕湿犹昨。

君居惭愧林,性与俗缘薄。

登临得佳趣,客况静于鹤。

凭高赋大篇,压倒青莲作。

正似遇崔颢,口噤手难拓。

哲弟妙词翰,苦思敢约略。

仿佛斗诗械,偏师互跳脱。

押韵比说偈,兹游乐莫乐。

纵教未同往,补和心亦足。

丈六接尺五,梵论信昭廓。

彼岸望非遥,慈航欣可托。

水观倘容登,庶惬雪山诺。

形式: 古风

桃符

东海神山有神树,神荼郁垒为其主。

阅领众鬼辄执之,持饲千年白额虎。

祓除不祥信有徵,轩辕法象非无取。

爰从度索伐桃枝,削版成符制度古。

寸长则六方则三,如法书文色配五。

或描苇叶象蕃鲜,或绘人形振威怒。

锡名仙木祝长生,岁杪纷纷家著户。

后来图画失真意,直作门神忘初祖。

冠裳介胄总矜严,两两成行备文武。

魑魅争先不敢窥,静镇双扉劳御侮。

绿章愿奏策勋词,户牖侯封应及汝。

纵能金印肘后垂,生面凌烟常快睹。

退归拟学笑东坡,何惜扫门羞哙伍。

年年迁次让新官,名位依然守铨叙。

所嗟古制复已难,云掩绥山不知处。

形式: 古风

铜雀瓦砚歌

阿瞒汉贼非汉臣,营窟乃在漳河滨。

铜雀高台入霄汉,参差瓦缝排鱼鳞。

太息人生祇如梦,光阴老向军中送。

分香卖履事难言,望断西陵含隐痛。

中原劫运几沧桑,栋宇飞灰草树荒。

石墨那堪供染翰,砚材差喜发幽光。

幻化本鸳鸯,成斑亦雊鹆。

佳品自澄泥,奇珍逾美玉。

却想觚棱金碧时,琉璃片片亚檐垂。

谁能磨盾频飞檄,但说临江自咏诗。

到今遗瓦苔斑驳,文房好倩良工斫,君不见建安年号记分明,汉鼎虽迁留正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