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伯纪丞相游贤沙凤池之作(其一)

骑鲸破晓上崔嵬,人识仙翁第一回。

杖屦不应尘外去,旌麾早自日边来。

黑头半为忧时改,青眼唯逢胜地开。

怪底尺书频寄雁,向来交味比陈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黎明时分骑鲸跃登高峻之地,人们首次见到仙翁的风采。
他不应尘世间的纷扰离去,而是像旗帜般从天边早早到来。
满头黑发因忧虑国事而略显斑白,唯有在美景中眼神才格外明亮。
奇怪的是,频频书信通过大雁寄来,原来我们的友情深厚如陈年老雷

注释

崔嵬:形容山势高峻。
仙翁:指有道行的长者或仙人。
尘外:指世俗之外,超脱尘世。
旌麾:旗帜,这里比喻显赫的地位或威望。
黑头:指头发未白,代指年轻时。
青眼:用青眼看人,表示欣赏或重视。
尺书:古代用尺写的信,指书信。
雁:古代常用大雁传递书信。
陈雷:陈年老雷,形容深厚的友情。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仙翁骑鲸破晓,展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人识仙翁第一回"表明这是人们首次认知这位仙翁的奇遇。"杖屦不应尘外去"和"旌麾早自日边来"则是对仙翁不同于常人的描写,显示其清高脱俗、与自然和谐共处。

"黑头半为忧时改"可能指的是时代的变迁或者个人对于时事的关切。而"青眼唯逢胜地开"则是对仙翁慧眼识破之能力的赞美,能够洞察出最佳之地。"怪底尺书频寄雁"中“尺书”指的是书信,而“寄雁”则是借助飞鸟传递书信,表达了仙翁与常人之间的联系,以及他对于友情的珍视。

最后一句"向来交味比陈雷"意味着仙翁与朋友间的情谊深厚,胜过一般的人际关系。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仙翁的超然境界,也表达了对友好的怀念和赞美。整体上,这是一首充满了神话色彩,同时又带有深情厚谊的诗篇。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次韵苏粹之发干见赠(其二)

漂泊音书断,艰难会合迟。

那知休老地,却数别君时。

岁晚商山寂,天寒楚水悲。

无言一杯酒,怀抱各相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苏粹之发干见赠(其一)

颓龄知有几,谁复问行藏。

散策苍林静,抛书白昼长。

相呼山鸟聚,自落涧花香。

此地无车马,真成物我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邵旸叔秋日怀归

天将物色助诗鸣,秋入吟肩句倍清。

欲为鲈莼修故事,喜闻鸿雁寄先声。

脱身鞅掌谋须早,过眼纷华梦已成。

他日柴桑许同社,为君漉酒具南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陆虞仲学士涂中咏雪(其二)

岁行去似客程兼,诗债新随雪阵添。

唱绝郢人誇洁白,舞低赵女斗轻纤。

寒威莹骨胜三沐,爽气薰心解六黏。

险语赓酬难自勉,旋乾吟笔尽更签。

形式: 古风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