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人皆喜膏泽,我独忧丰年。

岁凶已贱粜,年丰安得钱。

赋役忽惊骇,仓廪甘弃捐。

铢铜苟可换,富贵宁我怜。

归来官事了,相吊柴门边。

农夫未尽死,谷价应常然。

王心幸仁圣,分职当忠贤。

谓谷贱为美,咄咄无欺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人人都喜欢丰收带来的富饶,唯独我忧虑丰年的后果。
灾荒之年粮食价格已经低廉,丰收之年又如何能卖得出去换钱呢?
突然间,税赋和劳役让我惊慌,仓库里的粮食宁愿丢弃也不愿出售。
只要能换取一点点铜钱,哪怕富贵,我也不再渴望。
完成公事后回到家中,将在简陋的柴门前接受安慰。
农民还没有全部饿死,粮价应该一直保持这样。
希望君王心怀仁慈圣明,官员应尽忠职守、贤良无私。
认为谷物便宜就是好事,但怎能欺骗上天呢?

注释

膏泽:富饶。
丰年:丰收。
贱粜:低价出售粮食。
赋役:税赋和劳役。
仓廪:仓库。
铢铜:极少量的铜钱。
相吊:慰问。
谷贱:粮食价格低廉。
咄咄:感叹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对于农事的关心和深刻理解。他不像一般人只享受物质财富,而是担忧农业丰收带来的问题。在荒年粮食贱卖,丰收时却难以盈利。税役繁重,仓库充实而弃之不顾。金钱可以随手换取,但富贵对他而言并不重要。他关心的是农民的生活和官职上的忠诚。诗中透露出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对于天道的质疑,以及对于君主仁慈的期盼。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同时,诗中的语言质朴而不失文采,体现了北宋文学的风格特点。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答缘槩师见示草书千字文并名公所赠诗序

佛繇西域渐中土,欲使群心皆鼓舞。

若颛梵语及胡书,昧者虽从明孰与。

其徒往往多材能,暗结时贤为外助。

远公自昔来庐山,誇逞莲花邀社侣。

吁嗟君子遭乱邦,舍此未知何处去。

迩来一行善记览,齧破乾坤寻历数。

或攻文苑掠芬香,辞则贯休笔怀素。

其馀曲艺与小诗,布在人间难悉数。

贤豪大抵多怜才,引致门墙无龃龉。

其人既重法亦尊,羽翼大成根本固。

我缘山谷见不远,缁褐憧憧尽愚鲁。

坐量此去朋党衰,纤缟焉能拒强弩。

去年有使自番阳,手藉一函来我所。

发函乃是缘槩书,千字满前云缕缕。

众人饱食已用心,欲噍伯英肥美处。

当时名士嘉其能,长序短篇联绣组。

因思幅员千万里,如师之能更几许。

以儒辅释日益多,何恤区区一韩愈。

形式: 古风

逸少曾留玩,人因唤右军。

鸟名加爵号,不离羽毛群。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

感义

懊恼常人只好儒,古来忠义出屠沽。

试将朱亥相伦拟,几个衣冠是丈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感叹二首(其二)

得志万罪消,失志百丑生。

谁云王路宽,枯槁不敢行。

出言到口角,缩舌悔恨并。

自省犹若此,况乃蚩蚩氓。

故知当今贤,未有非簪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