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水道中送徐孟孺游西湖

天空露冷蒹葭白,淡月笼沙秋一碧。

夜深微语破鸿濛,知君剩有烟萝癖。

今朝共醉娄水船,明朝还著武陵屐。

武陵之胜何处寻,苍茫万顷桃花深。

南高北高青不断,湖光山色遥相侵。

有时扶筇啸绝顶,忽复抱琴云水阴。

乘兴往还无不可,借此一舒廓落心。

吁嗟乎香山白社空尘土,西陵红粉销烟雨。

千秋佳事至今传,三竺六桥竟谁主。

依稀记得客游年,片片红霞落麈尾。

两湖杳霭梦见之,平分风月今有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方应选在娄水道中送别友人徐孟孺前往西湖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复杂的情感。

首句“天空露冷蒹葭白”,以清晨的露水和白色的芦苇开始,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淡月笼沙秋一碧”一句,将淡淡的月光洒在沙滩上,映衬出秋天的碧绿,画面感十足。这两句诗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季节的变换,勾勒出一幅清晨湖边的静谧景象。

“夜深微语破鸿濛,知君剩有烟萝癖”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深夜里,友人轻声细语,似乎在诉说着对烟萝(一种植物)的痴迷,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是对友情的珍视。

接下来,“今朝共醉娄水船,明朝还著武陵屐”两句,描绘了分别时的场景,诗人与友人在娄水之上共饮畅谈,预示着明天友人将踏上前往武陵(此处借指西湖)的旅程。这种离别的气氛中蕴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武陵之胜何处寻,苍茫万顷桃花深”则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向往,想象中西湖的桃花盛开,一片苍茫,充满了神秘与美丽。这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南高北高青不断,湖光山色遥相侵”进一步描绘了西湖的壮丽景色,南边与北边的青山连绵不绝,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有时扶筇啸绝顶,忽复抱琴云水阴”则展现了诗人想象中友人在西湖游玩时的情景,无论是登高远眺还是抚琴于山水之间,都充满了诗意与自由。

最后,“乘兴往还无不可,借此一舒廓落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此行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能随兴所至,无论去往何方都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吁嗟乎香山白社空尘土,西陵红粉销烟雨”则是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借用白居易与香山的典故,以及西陵(可能指西湖)的红粉佳人,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千秋佳事至今传,三竺六桥竟谁主”则表达了对西湖美景流传千古的赞叹,同时也提出了对西湖美景归属的思考。

“依稀记得客游年,片片红霞落麈尾”则是对过去旅行经历的回忆,片片红霞落在麈尾(拂尘)上,仿佛那些美好的瞬间依然历历在目。

“两湖杳霭梦见之,平分风月今有汝”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与友人再次相聚的期待,希望能在梦中再次相遇,共享风月。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视,还有对历史与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0)

方应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内方山人还天台

沧海冥冥吹远松,青霞片片生残峰。

括山一万六千丈,山人一室葱翠浓。

南连委羽纷灵圣,金芝翠籥玲珑映。

四明云日自开窗,五县山川若摇镜。

山人原合住山间,每怪山人不住山。

我梦天台无羽翼,空歌积雪送君还。

形式: 古风

万州藤障子

剑门藤丝如发细,织作争先出新意。

十二云屏海上来,平波莹熨潇湘字。

纤纤闺指真绝奇,阗花侧叶凤交嬉。

高吹海色障风日,遥忆烟萝摆月时。

形式: 古风

题小李将军画

画山何得用金碧,小李将军创其迹。

近来仅数仇十洲,笔法虽工损气格。

当年传说文皇时,阴山之旁陈六师。

连峰叠嶂出大漠,金碧照面光参差。

马上大叫龙颜喜,世间山色无如此。

天开图画北海间,小李将军笔法是乃知。

将军之画有所传,即如此幅何工妍。

璚楼翠阁空中悬,绿松片片龙鳞然。

将军逝后八百年,犹有生气飞紫烟。

堂中风吹山欲动,耳边飞涛鸣溅溅。

楼中之仙身似鹤,珊瑚钩卷明珠箔。

蓬岛能移席上开,云霞揽取尊前落。

郑生才高类此峰,相邀把酒弄山松。

披襟若坐翠山里,海上群仙尔定逢。

形式: 古风

夏日游张内史园饮酒醉卧既寤日已夕矣偶题口号

空园花色暗,云卧不知醒。

松风洒面忽惊起,夕阳照见西山亭。

遥看群鸟飞孤屿,无数蝉声吊残暑。

解酲何惜整新杯,散发行吟自归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