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七)

读书岂免死,读书岂免贫。

何以好识字,识字胜他人。

丈夫不识字,无处可安身。

黄连揾蒜酱,忘计是苦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读书难道能避免死亡,读书难道能避开贫穷。
为何要喜好识字,识字能胜过他人。
一个大丈夫如果不认识字,将无处容身。
生活艰辛如黄连拌蒜酱,忘记其中的苦涩与辛酸。

注释

读书:阅读学习。
岂:难道。
免:避免。
死:死亡。
贫:贫穷。
何以:为何。
好:喜好。
识字:认识文字。
胜:超过。
丈夫:古代对成年男子的称呼。
无处:没有地方。
可:可以。
安身:找到立足之地。
黄连:一种苦草,比喻困苦。
揾:搅拌。
蒜酱:蒜泥调料。
忘计:忘记计算,意指忽视。
是:就是。
苦辛:苦涩与艰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读书人的悲凉境遇和对识字的渴望。"读书岂免死,读书岂免贫"两句表达了即便是读书人,也无法避免死亡与贫穷,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艰辛和读书人的处境。"何以好识字,识字胜他人"则显示出诗人对能够识字的渴望,以及认为识字能让人超越他人。

接着,"丈夫不识字,无处可安身"这两句强调了在那个时代,不懂得文字的人将无法立足社会,这是对知识和文化的极度渴望。最后两句"黄连揾蒜酱,忘计是苦辛"则通过一种辛辣的食物比喻读书人的生活虽苦,但他们却能在其中找到乐趣,从而忘记了辛勤劳作带来的痛苦。

诗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字的崇拜,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

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

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二)

说食终不饱,说衣不免寒。

饱吃须是饭,著衣方免寒。

不解审思量,只道求佛难。

回心即是佛,莫向外头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三)

可畏轮回苦,往复似翻尘。

蚁巡环未息,六道乱纷纷。

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速了黑暗狱,无令心性昏。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四)

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才始似出头,又却遭沈溺。

假使非非想,盖缘多福力。

争似识真源,一得即永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