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一二)

说食终不饱,说衣不免寒。

饱吃须是饭,著衣方免寒。

不解审思量,只道求佛难。

回心即是佛,莫向外头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谈论食物却始终填不饱肚子,谈论衣服也无法避免寒冷。
只有实实在在地吃饭才能吃饱,真正穿上衣服才能抵御寒冷。
不明白深入思考的重要性,只是认为寻求佛法很难。
改变内心就能找到佛,不必向外寻求答案。

注释

说:谈论。
食:食物。
终:始终。
不饱:填不饱。
衣:衣服。
免:避免。
寒:寒冷。
饱吃:真正吃饱。
须:必须。
是:就是。
饭:饭食。
著衣:穿上衣服。
方:才。
免:避免。
寒:寒冷。
不解:不明白。
审思量:深入思考。
只道:只认为。
求佛:寻求佛法。
佛:佛法。
回心:改变内心。
即:就。
是:是。
莫:不要。
外头:外在。
看:寻求。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禅理,强调内心的觉悟和自给自足。开篇“说食终不饱,说衣不免寒”指出外在的物质满足不了内心的需求,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饱吃须是饭,著衣方免寒”进一步强调了生活上的自给自足,而非依赖于外界。

然而,“不解审思量,只道求佛难”表达了人们往往忽视内心修为,错误地认为求取佛的教诲很困难。最后两句“回心即是佛,莫向外头看”直接指出了解决之道,即通过内省和回转心念,可以达到与佛合一的境界,无需向外求索。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蕴深远,反映了唐代禅宗对内心修持的重视,以及追求自我觉悟的精神。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三)

可畏轮回苦,往复似翻尘。

蚁巡环未息,六道乱纷纷。

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速了黑暗狱,无令心性昏。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四)

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才始似出头,又却遭沈溺。

假使非非想,盖缘多福力。

争似识真源,一得即永得。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五)

昨日游峰顶,下窥千尺崖。

临危一株树,风摆两枝开。

雨漂即零落,日晒作尘埃。

嗟见此茂秀,今为一聚灰。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六)

自古多少圣,叮咛教自信。

人根性不等,高下有利钝。

真佛不肯认,置功枉受困。

不知清净心,便是法王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