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一三)

可畏轮回苦,往复似翻尘。

蚁巡环未息,六道乱纷纷。

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速了黑暗狱,无令心性昏。

形式: 古风

翻译

这轮回之苦真可怕,周而复始像尘土翻飞。
蚂蚁般的生命不断循环,六道世界纷扰不已。
表面变化多端,但本质仍是旧人。
尽快脱离黑暗的牢狱,不让心灵迷失。

注释

可畏:可怕的。
轮回:生命在生死轮回中的流转。
苦:苦难。
往复:反复。
似:像。
翻尘:尘土翻飞。
蚁:比喻微小的生命。
巡环:循环往复。
未息:不停止。
六道:佛教中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种生存状态。
乱纷纷:混乱不堪。
改头换面:表面上的改变。
不离:并未离开。
旧时人:原来的那个人。
速了:快速结束。
黑暗狱:比喻困苦或罪恶的境地。
无令:不要让。
心性:心灵和本性。
昏:迷失。

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描绘了轮回苦难的无常与迷茫,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生命循环不息、苦海无边的哲理。诗人以蚁虫的勤勉不息比喻六道轮回中的众生,表现出一种深切的慈悲心态。

“可畏轮回苦”一句,直接点出了整个主题,即对生命循环中苦难本质的敬畏与恐惧。接下来的“往复似翻尘”,则通过尘土的不息翻滚来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循环无尽的状态。

“蚁巡环未息,六道乱纷纷”两句,借蚂蚁不停歇的勤劳形象,生动描绘出众生的轮回境遇。蚂蚁在土中不懈怠地穿行,正如六道中的众生在苦海中迷茫往复,无法自拔。

“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表达了即使外表改变,但内心深处所执着的依然是过去的自己。这不仅反映出对轮回之苦的无奈,也隐含了一种对于众生难以彻底改变宿业与习性深层次的洞察。

“速了黑暗狱,无令心性昏”则表达了诗人对解脱轮回、早日获得真知的渴望。这里的“黑暗狱”象征着无明与束缚,而“心性昏”则是指因无明而导致的心灵失去清晰和觉醒。

整首诗通过深刻的内省和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轮回苦海的宏大画卷,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众生解脱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四)

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才始似出头,又却遭沈溺。

假使非非想,盖缘多福力。

争似识真源,一得即永得。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五)

昨日游峰顶,下窥千尺崖。

临危一株树,风摆两枝开。

雨漂即零落,日晒作尘埃。

嗟见此茂秀,今为一聚灰。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六)

自古多少圣,叮咛教自信。

人根性不等,高下有利钝。

真佛不肯认,置功枉受困。

不知清净心,便是法王印。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八)

养子不经师,不及都亭鼠。

何曾见好人,岂闻长者语。

为染在薰莸,应须择朋侣。

五月贩鲜鱼,莫教人笑汝。

形式: 古风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