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郎中往莒县,逾月而归,复以一壶遗之,仍用前韵

东邻主人游不归,悲歌夜夜闻春相。

门前人闹马嘶急,一家喜气如春酿。

王事何曾怨独贤,室人岂忍交谪谤。

大儿踉蹡越门限,小儿咿哑语绣帐。

定教舞袖掣伊凉,更想夜庖鸣瓮盎。

题诗送酒君勿诮,免使退之嘲一饷。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翻译

东边邻居主人出游未归,每晚悲伤的歌声传来春天的气息。
门前人声鼎沸马儿嘶叫急切,全家洋溢着春天般的喜悦气氛。
公务繁忙怎能只怪我一人贤良,妻子怎忍心让我遭受贬谪的诽谤。
大儿子跌跌撞撞跨过门槛,小儿子在绣帐内呀呀学语。
一定会让你的舞袖带起凉意,又想起夜晚厨房酒瓮的声响。
我题诗送酒请你不要笑话,以免让韩愈一时嘲笑我。

注释

东邻:邻居。
游不归:出游未归。
悲歌:悲伤的歌曲。
春酿:春天般的喜悦。
王事:公务。
独贤:只怪我一人贤良。
室人:妻子。
谪谤:贬谪的诽谤。
踉蹡:跌跌撞撞。
绣帐:绣花的床帐。
伊凉:舞袖带起的凉意。
夜庖:夜晚的厨房。
嘲一饷:一时嘲笑。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离别重逢后的喜悦与温馨。东邻主人游历归来,夜晚的悲歌转为家庭的欢声,春天的气息在家中弥漫。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主人公对家庭生活的珍视和对国家事务的淡然。

"门前人闹马嘶急,一家喜气如春酿"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家庭团聚时的热闹场景,马嘶声中带着急促的情绪,与"悲歌夜夜闻春相"形成对比,表达了主人公回家的喜悦。

"王事何曾怨独贤,室人岂忍交谪谤"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对于朝廷事务持平常心,不愿家人因此受到牵连和非议。这里的"王事"指的是国家大事,而"室人"则是家庭成员,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界限。

接下来的两句"大儿踉蹡越门限,小儿咿哑语绣帐"描写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他们或是在门槛上玩耍,或是在精美的帐中发出可爱的声音,这些细节增添了诗中的温馨氛围。

"定教舞袖掣伊凉,更想夜庖鸣瓮盎"则是对主人公回家后,可能会有所行动和思考的隐喻。这里的"定教"可能指的是某种规矩或习俗,而"舞袖"与"掣伊凉"则是一种动作,给人以超脱尘世之感。

最后两句"题诗送酒君勿诮,免使退之嘲一饷"是对朋友的劝酒和警告,不要因为这次离别而过于自责或受到嘲讽。这里的"题诗送酒"是古人常见的友情交流方式,而"免使退之嘲一饷"则是在表达一种豁达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平凡生活的珍爱以及面对外界时的从容不迫。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苏潜圣挽词

妙龄驰誉百夫雄,晚节忘怀大隐中。

悃愊无华真汉吏,文章尔雅称吾宗。

趋时肯负平生志,有子还应不死同。

惟我闲思十年事,数行老泪寄西风。

形式: 七言律诗

和晁同年九日见寄

仰看鸾鹄刺天飞,富贵功名老不思。

病马已无千里志,骚人长负一秋悲。

古来重九皆如此,别后西湖付与谁。

遣子穷愁天有意,吴中山水要清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乔施州

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

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

鸡号黑暗通蛮货,蜂闹黄连采蜜花。

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其一)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看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