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年将六秩诸衰具,漏尽钟鸣行不住。

一身许国铢两轻,万里携家斗升赴。

五羊大夫习劳苦,三鳣先生嗟晚暮。

分为一世数奇人,踏遍九州多半路。

早岁尝为梁甫吟,中途已失邯郸步。

穷通有命常自乐,幽显无惭方不惧。

每读商书戒十愆,不忧汉法干三互。

奔走频惊使节光,叨逾敢叹儒冠误。

车下夺牛任客疑,水中见蟹从人怒。

怨恩肯效儿女语,正直犹希鬼神护。

平生事业在方册,将老精神弊泉布。

九重德意日边远,十万师徒关外聚。

不令圣泽皆下沾,宁免吾皇尚西顾。

上为朝廷广霖雨,下令郡邑清蒙雾。

乘轺无术漫观风,分陕维贤倚行露。

青天云雾昔曾披,绿水芙蓉今密附。

郊坰小队连后乘,燕寝清香同妙炷。

鸟雀难偕鸿鹄飞,驽骀暂逐骅骝骛。

自怜落落王平子,遇此汪汪黄叔度。

但忧温诏趣公归,荫宇不容孤迹寓。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翻译

年事将近六十,身体衰弱,夜深钟响,难以停留。
我将一身献给国家,视金银如粪土,带着家人走遍万里,只求报国。
五羊大夫深知辛劳,三鳣先生感叹岁月匆匆。
我一生命运多舛,足迹遍布九州大半。
年轻时曾吟唱《梁甫吟》,后来却失去了目标。
无论困厄还是显达,我都自得其乐,不因地位高低而羞愧或恐惧。
常常阅读《商书》警惕过失,不担心触犯汉法。
频繁奔波,使节光芒常受惊扰,我不敢抱怨儒士身份的局限。
面对质疑,我如同车下夺牛,水中见蟹,坚持正义。
我不会像儿女般恩怨分明,依然期待鬼神的公正庇护。
一生的功业都记载在书籍中,晚年精力耗尽,但仍尽力传播智慧。
皇恩浩荡,但愿圣明之光照耀边疆,聚集十万兵马。
不愿让圣明之恩惠及所有人,只愿皇帝不再西顾。
我为朝廷广施恩泽,让郡邑清明,如同驱散蒙雾。
虽无治政之才,仍四处观察民情,依靠贤能推行政策。
曾经独行如青天云雾,如今与众人紧密相连。
出行队伍短小,但燕寝香气宜人,如同香烛。
我如鸟雀难以与鸿鹄比翼,只能暂时追随骏马。
自比落落寡合的王平子,有幸遇到宽容如黄叔度的人。
只担忧皇帝的温言催促我回归,但我的孤独无法容于荫庇。

注释

六秩:六十岁。
漏尽:夜深。
铢两:极轻的重量单位。
邯郸步:比喻失去方向或目标。
幽显:幽暗和显赫。
十愆:十个过失。
三互:汉代法律中的条款。
使节:使者或外交官的象征。
青天云雾:形容孤独高洁。
郊坰:郊野。
燕寝:帝王或贵族的私人居所。
温诏:温和的诏书,指皇帝的关怀。
荫宇:庇护之所。

鉴赏

这首诗作于宋代,作者王之望,是一篇反映个人生活经历与政治态度的作品。诗人通过自述年老、身体衰弱,以及自己的一生为国事业奋斗的情形,表达了对个人生命价值和历史使命的深刻感悟。

“年将六秩诸衰具,漏尽钟鸣行不住。” 这两句开篇便描绘出诗人年迈力衰、时光飞逝的感慨。六十岁即古代所谓的“耳顺”,形容身心俱疲。

“一身许国铢两轻,万里携家斗升赴。” 这里的“一身许国”表明诗人愿以生命为国家效力,而“万里携家斗升赴”则展示了他不畏艰险、携家远行的坚定决心。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了自己曾经的奋斗和对历史人物的赞叹。例如,“五羊大夫习劳苦,三鳣先生嗟晚暮。” 这里“五羊大夫”、“三鳣先生”都是古代贤人的称谓,通过这两位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长期奋斗和后来的懊悔的理解。

诗中还有一些自我反省与政治态度的表述,如“穷通有命常自乐,幽显无惭方不惧。” 这两句体现出诗人面对个人命运和社会地位变化时保持的心态平衡。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及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精神状态。他表达了对于历史书籍的敬畏之心,以及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同时,他也流露出一些对于政治生涯中不顺之感的自嘲,如“叨逾敢叹儒冠误。” 这里的“儒冠”指的是士人或读书人的帽子,这里是说自己虽然有学问但在仕途上却未能如愿。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描绘了诗人对于个人生活和国家大事的深切感受。例如,“九重德意日边远,十万师徒关外聚。” 这里的“九重”指的是皇帝的尊贵,“德意”则是皇帝对臣子的恩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皇权和中央集权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反映了一位士大夫在宋代政治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再和制帅(其五)

武林一别几经秋,谁料同为锦里游。

蒹苇已惭瑶树倚,琼琚仍愧木瓜投。

小诗勉向忙中和,大白难禁醉里酬。

他日东南陪晤语,故应相对话刀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刘侍郎见和再用韵

大方广佛三身具,境号华严普贤住。

三千净土毛孔吞,百亿化身尘刹赴。

底事眉山迹偏显,端由象法时将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线顿开方便路。

将欲神变惊凡目,故敛光芒归窘步。

示现虽同人异见,开遮未判谁无惧。

臂力遥擎妙喜来,顶光近摄清凉互。

我来亲睹未曾有,方审传闻元不误。

阳春正值风日好,阴雨不逢雷雹怒。

入梦惟忧神鬼知,乘危暗有龙天护。

招提问路方上征,世界当空已先布。

千林寂历鸟声少,万岭奔腾云气聚。

高峰初到甫休歇,圆相俄惊成指顾。

一壶恍入物外天,五里知非世间雾。

感通咫尺捷影响,变灭须臾嗟电露。

公居福地宝岩对,身享耆年仙籍附。

两禁高辞法从班,一灯久续禅宗炷。

正始馀风独后凋,建安逸驾争先骛。

忽聆酬唱便随喜,要与见闻俱得度。

愿公且见宰官身,一宅常与轩冕寓。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同鲜于蹈夫管养正饮卫氏云亭

谁结危亭古岸头,云容水态入帘钩。

数峰岚翠欲排闼,半夜溪声碍枕流。

入坐烟霞终日秀,对床风雨一灯幽。

那知戎马纷纭际,杖屦相陪得胜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杂诗四首(其四)

江发岷山阳,河出昆崙趾。

渊源既洪深,浩浩并众水。

东流至渤澥,曲折万馀里。

经山无重数,过郡不知几。

海边有小溪,近出海山里。

未能数里间,已接潮波起。

到海虽则同,难与江河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