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角调曲二首(其十二)

止戈见于绝辔之野,称伐闻于丹水之征。

信义俱存乃先忘食,五材并用谁能去兵。

虽圣人之大宝曰位,实天地之大德曰生。

泾渭同流清浊异能,琴瑟并御雅郑殊声。

扰扰烝人声教不一,茫茫禹迹车轨未并。

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恻隐其心训以慈惠,流宥其过哀矜典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理想的君主或领导者,如何以德治国,以和为贵,终止战乱,实现天下太平的景象。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如“止戈见于绝辔之野”、“称伐闻于丹水之征”,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在“信义俱存乃先忘食,五材并用谁能去兵”的两句中,诗人强调了信任与正义的重要性,它们是解决争端、减少战争的手段。而“实天地之大德曰生”则进一步强调了生命和存在的价值,是自然法则所重视的。

接下来的“泾渭同流清浊异能,琴瑟并御雅郑殊声”展示了诗人对于不同事物、声音和音乐风格都给予肯定和欣赏的态度,反映出一种包容与和谐的哲学。

在“扰扰烝人声教不一,茫茫禹迹车轨未并”中,诗人批评了社会上的混乱和声音的杂乱,以及教育和指导上的不统一。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统一、秩序和正确引导的渴望。

“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表达了诗人的胸怀和理想,他渴望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四方,但仍保持谦逊和不骄不躁。同时,他的心灵广大,没有任何自满的情绪。

最后,“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强调了言论必须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而“恻隐其心训以慈惠,流宥其过哀矜典刑”则展示了一种宽容和怜悯的态度,主张以仁慈来教育人们,以悲天悯人之心来处理过错。

整首诗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以及他们对于社会和谐、个人修养和道德完善的思考。

收录诗词(323)

庾信(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籍贯:北周时期
  • 生卒年:513—581

相关古诗词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十三)

匡赞之士或从渔钓,云雨之才乍叹幽谷。

寻芳者追深径之兰,识韵者探穷山之竹。

克明其德贡以三事,树之风声言于九牧。

协用五纪风若从事,农用八政甘作其谷。

殊风共轨见之周南,异亩同颖闻之康叔。

祁寒暑雨是无胥怨,天覆云油滋焉渗漉。

幸无谢上古之淳人,庶可以封之于比屋。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变宫调二首(其六)

帝游光出震,君明擅在离。

岩廊惟眷顾,钦若尚无为。

龙穴非难附,鸾巢欲可窥。

具茨应不远,汾阳宁足随。

烝民播植重,沟洫劬劳多。

桑林还注雨,积石遂开河。

明徵逢永命,平秩值年和。

更有薰风曲,方闻晨露歌。

形式: 古风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七)

移风广轩历,崇德盛唐年。

成文兴大雅,出豫动钧天。

黄钟六律正,阊阖八风宣。

孤竹调阳管,空桑节雅弦。

舞林鸾更下,歌山凤欲前。

闻音能辨俗,听曲乃思贤。

感物观治乱,心恒防未然。

君子得其道,大平何有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徵调曲六首(其十四)

乾坤以含养覆载,日月以贞明照临。

达人以四海为务,明君以百姓为心。

水波澜者源必远,树扶疏者根必深。

云雨取施无不洽,廊庙求才多所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