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变宫调二首(其六)

帝游光出震,君明擅在离。

岩廊惟眷顾,钦若尚无为。

龙穴非难附,鸾巢欲可窥。

具茨应不远,汾阳宁足随。

烝民播植重,沟洫劬劳多。

桑林还注雨,积石遂开河。

明徵逢永命,平秩值年和。

更有薰风曲,方闻晨露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帝王巡游景象的诗句,充满了古典文学的气息和对权力者的颂扬之情。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帝王威严与明智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山川之壮丽的描绘。

首先,“帝游光出震”一句,通过“震”的使用,传达了一种强烈而又庄重的感觉,彷彿是在说帝王的到来如同天地间的一道闪电,照亮了整个世界。紧接着,“君明擅在离”,则是对帝王智慧和权力的直接赞誉,表明帝王的英明决策能力。

“岩廊惟眷顾”、“钦若尚无为”两句,则将自然山川的壮观与帝王的威严相结合,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其中,“眷顾”一词,常用来形容皇帝对臣民的关心,这里则是山川对帝王的“眷顾”,颇为生动。

接下来的“龙穴非难附”、“鸾巢欲可窥”两句,则通过神话中的生物——龙和凤凰,来比喻帝王居所的雄伟与不可企及。龙穴和鸾巢在古代象征着尊贵和权威,这里则是说帝王的居所如同这些神秘的地方一样令人向往却难以接近。

“具茨应不远”、“汾阳宁足随”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帝王巡游时带来的安定与希望。其中,“具茨”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疆界标志物,而“汾阳”则是一个地名,这里用来象征边疆的平安。

“烝民播植重”、“沟洫劬劳多”两句,则描绘了帝王巡游后,百姓生活的丰饶与辛勤耕作的情景。“烝民”指的是被赐予土地的百姓,“播植重”则是指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种。

“桑林还注雨”、“积石遂开河”两句,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现了帝王恩泽如同天降甘霖一样滋润万物。其中,“桑林”指的是桑树成林的地方,而“积石”则是指堆积起来的石头,这里用来比喻帝王开辟河流,改变自然面貌。

最后,“明徵逢永命”、“平秩值年和”两句,则直接表达了对帝王长寿、国家太平的祝愿。其中,“明徵”指的是明亮的征兆,而“平秩”则是形容时间的平顺。

整首诗通过对帝王巡游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自然山川之美的赞颂,表现了作者对于帝王威严、智慧和恩泽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追求。

收录诗词(323)

庾信(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籍贯:北周时期
  • 生卒年:513—581

相关古诗词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七)

移风广轩历,崇德盛唐年。

成文兴大雅,出豫动钧天。

黄钟六律正,阊阖八风宣。

孤竹调阳管,空桑节雅弦。

舞林鸾更下,歌山凤欲前。

闻音能辨俗,听曲乃思贤。

感物观治乱,心恒防未然。

君子得其道,大平何有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徵调曲六首(其十四)

乾坤以含养覆载,日月以贞明照临。

达人以四海为务,明君以百姓为心。

水波澜者源必远,树扶疏者根必深。

云雨取施无不洽,廊庙求才多所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十五)

淳风布政常无欲,至道防人能变俗。

求仁义急于水火,用礼让多于菽粟。

屈轶无佞人可指,獬豸无繁刑可触。

王道荡荡用无为,天下四人谁不足。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十六)

圣人千年始一生,黄河千年始一清。

摄提以之而从纪,玉烛于是而文明。

东南可以补地阙,西北可以正天倾。

浮鼋则东海可厉,运锸则南山可平。

众仙就朝于瑶水,群帝受享于明庭。

怀和则韎任并奏,功烈则钟鼎俱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