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悟和尚赞三首(其二)

风雷为舌,虚空为口。应群生机,作师子吼。

眼光烁破四天下,惊起法身藏北斗。

个是杨岐嫡孙,喝下须弥倒走。

形式: 押[有]韵

翻译

风雷作为他的舌头,虚空作为他的嘴巴。响应万物的生机,发出狮子般威严的吼声。
他的目光如电光划破四方天地,惊动了隐藏在北斗中的佛法化身。
他是杨歧正统的孙子,一喝之下,连须弥山也为之倒退。

注释

风雷:比喻强大的力量或威势。
舌:比喻表达方式。
虚空:象征无边无际的空间。
口:比喻发声的渠道。
生机:生命的活力。
师子吼:佛教中狮子吼喻指威严的教诲或震慑人心的声音。
眼光:目光。
法身:佛教中指佛的化身或佛法的体现。
北斗:古代星宿名,这里象征宇宙或高深的智慧。
嫡孙:正统的孙子,表示身份的尊贵。
喝下:此处可能象征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或话语的力量。
须弥:古代印度神话中的大山,象征极大。
倒走:倒退,形容力量的强大足以颠覆常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所作的《圜悟和尚赞三首》之二,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位佛法高深的禅师形象。"风雷为舌,虚空为口",运用自然界的威力象征其言语的震撼力和智慧的广度。"应群生机,作师子吼",师子吼比喻其宣讲佛法时的威严与力量,唤醒众生对真理的觉醒。"眼光烁破四天下",形容其洞察力强,能洞悉世间万象。"惊起法身藏北斗",将法身比作北斗星,暗示其在佛法中的地位和指引作用。

"个是杨岐嫡孙",杨岐是禅宗五家之一的杨歧派,此句表明这位禅师承继了杨岐一脉的正统。"喝下须弥倒走","喝"是禅宗公案中常见的顿悟方式,"须弥倒走"则夸张地表现其佛法之力,仿佛能让世界为之逆转。整首诗通过这些意象,赞美了禅师的智慧和佛法的无上力量。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圜悟和尚赞三首(其一)

道大德备之词,赞师之真。

此处无金二两,俗人酤酒三升。

超佛越祖之谈,赞师之禅。

削圆方竹杖,鞔却紫茸毡。

无可论,无可说,正是守著系驴橛。

那堪更言七坐道场三奉诏旨,大似郑州出曹门,且喜没交涉。

降此之外,毕竟如何。江南两浙,春寒秋热。

寄语诸方,不要饶舌。

形式:

魏侍郎净心阁

伟哉广大寂灭心,譬如虚空不分别。

拟心求净即染污,况复比伦诸佛土。

又如梦中所见物,所见虽有不可取。

如是通达无有疑,净心心义炳然现。

是义现矣难测量,超诸色相离言说。

过去未来现在世,佛及菩萨与声闻。

一切含识有情类,平等于义如实了。

善哉奇特过量人,只以此阁演是义。

演已便息随所缘,亦与梦中无差别。

我以父母所生口,说此无上妙伽陀。

庄严广大寂灭心,为诸来者作饶益。

形式: 古风

又同尘庵

尘无自性,揽真成立。拟和其光,同亦俱失。

外既匪宽,内亦不窒。是义非虚,亦复非实。

庵中主人,如玉处石。作如是观,千载一息。

形式: 四言诗

用宣禅人求赞

宣传吾真,吾为宣说。眨上眉毛,大巧若拙。

形式: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