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仙巢先生钟尚书

吹香亭上送飞鸿,且把行藏寄蜀桐。

老境只须寻远志,世途还要避沙虫。

公于天地初何憾,道在丘园固未穷。

曾是辕门投卷客,应怜听雪卧蕯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在吹香亭上送别飞翔的大雁,暂且把行踪寄托给蜀地的梧桐。
年老时只需寻找远方的草药远志,世路上还需避开那些害人的小人。
面对天地初始,你有何遗憾?道义在田园中本就无穷无尽。
我曾是投书入辕门的士子,想必你会怜惜我在雪夜静卧的艰辛。

注释

吹香亭:可能是一个亭子的名字,有香气。
飞鸿:大雁,常用来象征远方或离别。
远志:一种草药,象征着长远的志向。
沙虫:比喻世间的奸佞小人。
公于天地:对天地万物的公正态度。
丘园:指田园,隐居之地。
辕门:古代军营的门,此处指仕途。
投卷客:投书求官的人。
听雪卧蕯藭:在雪中静卧,形容清苦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乐雷发所作,名为《寄仙巢先生钟尚书》。通过细致的鉴赏,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胸襟与情感世界。

首句“吹香亭上送飞鸿”描绘了一幅送别的情景,其中“吹香亭”既是实指某一地点,也寓意着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这里的“送飞鸢”则象征着远离和寄托,诗人可能在这个亭子里送别心爱的人或事物,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且把行藏寄蜀桐”透露了诗人的隐退之意,“蜀桐”在这里象征着远离尘世、清净自守的生活。诗人似乎在寻找一处心灵的避风港,想要将自己的行踪和秘密都托付给这个宁静的所在。

第三句“老境只须寻远志”表达了诗人的壮志未减,即使到了晚年,也依然保持着对远大目标的追求。这种精神令人钦佩,同时也映射出诗人不愿屈服于岁月的坚强意志。

紧接着,“世途还要避沙虫”则是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态度,希望能够远离那些琐碎、复杂甚至有害的事物,以保持心灵的纯净和自由。

“公于天地初何憾”这句话中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宇宙以及天地间关系的一种思考,似乎在探讨生命与世界之间最初的联系或隔阂。这是一种哲学式的沉思,也反映出诗人的深邃思想。

“道在丘园固未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道”可能指的是生命的意义、宇宙的法则或是个人的人生哲学。在诗人看来,这些终极问题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更容易得到探索和理解。

最后两句,“曾是辕门投卷客,应怜听雪卧蕯藭”则展现了诗人的往事回忆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里的“辕门”指的是古代官府的门前,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投卷”意味着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曾经也有过追求功名的时期,但现在似乎更多是对于往昔岁月的一种怀念和反思。接着,“听雪卧蕯藭”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其中蕴含着对朋友钟尚书的深情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自然、生命和友情的思考,展现了一个士大夫阶层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内心世界中的矛盾与抉择。同时,这也是一种文化态度的体现,那就是在物欲横流的世俗之中寻求精神的净化和升华。

收录诗词(155)

乐雷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 字:声远
  • 号:雪矶
  • 籍贯:湖南宁远
  • 生卒年: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

相关古诗词

寄许介之

惹得诗名遍九州,酒徒棋伴半公侯。

离骚甘隐鱼鳞屋,乐府多传鳷鹊楼。

醉叶几窠藏菊径,蠹荷三亩护渔舟。

中原应有楼兰国,空锁吴钩到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吴茂远

苏公堤畔系吟驴,知在垂杨第几株。

学校文章如画饼,朝廷官爵似呼卢。

春吟应欠梅花在,时事曾言楮币无。

惆怅湘湄分袂处,今看细雨长蘼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寄李伯辉

石楼峰下寄吟身,静掩桑枢琢楚珍。

蘋草青莎招隐士,暮云春树忆诗人。

门无车马多嫌僻,家有图书不似贫。

拟借大鹏揩老眼,何时尊酒得相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萧大山兄弟

梅花好处共心期,曾撷天葩寄梦思。

兄弟自为千古计,江湖方诵二萧诗。

贪泉定喜逢廉吏,倭国何因拜老师。

剩拟寻君攀桂树,路遥谁肯借驴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