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方水典教临皋

有母倚门孙绕膝,男儿俯仰事未毕。

老兄去作宦游人,山僧又是参方日。

曾闻儒者戒远游,胡为孔孟终周流。

古来贤圣且如此,我辈岂得长淹留。

吾家更有陈公案,不见新州卖柴汉。

自从獦獠入黄梅,引得儿孙恩爱断。

堂中饭熟热碗鸣,一饱各自东西行。

老兄选官予选佛,岂效儿女牵痴情。

痴情决绝孤琴悄,无弦一曲知音少。

不道珠崖道里赊,不道先生官职小。

不道广文薪俸微,不道故人相见稀。

若教官舍成窠臼,那得儒冠伴衲衣。

山僧老矣君亦老,成道成名归及早。

知恩容易报恩难,作宦参方非草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情感纠葛,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首句“有母倚门孙绕膝”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场景,随后“男儿俯仰事未毕”则暗示了人生的忙碌与未竟之事。接下来,“老兄去作宦游人,山僧又是参方日”展现了不同人物的生活轨迹,既有外出求仕的兄长,也有忙于修行的山僧。

“曾闻儒者戒远游,胡为孔孟终周流”表达了对儒家传统中关于远游的矛盾态度,既有人倡导坚守家园,也有人如孔子、孟子般周游列国,传播思想。接着,“古来贤圣且如此,我辈岂得长淹留”是对历史先贤行为的感慨,同时也提出了个人在面对生活选择时的困惑。

“吾家更有陈公案,不见新州卖柴汉”可能是指家族中的某种历史遗留问题,或是对某位卖柴汉的怀念。接下来的几句“自从獦獠入黄梅,引得儿孙恩爱断”可能是在比喻某种外来因素导致家庭关系的变化或疏远。

“堂中饭熟热碗鸣,一饱各自东西行”描绘了家庭成员因各种原因而分离的场景,强调了生活的无奈与分离的痛苦。“老兄选官予选佛,岂效儿女牵痴情”则对比了兄长的选择与诗人自己的态度,表明了对官场与佛教道路的不同看法。

“痴情决绝孤琴悄,无弦一曲知音少”表达了对情感世界的深刻理解,即使在孤独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不道珠崖道里赊,不道先生官职小,不道广文薪俸微,不道故人相见稀”则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描述,强调了生活中的种种不易。

最后,“若教官舍成窠臼,那得儒冠伴衲衣”表达了对固定模式的反感,希望能在儒学与佛教之间找到平衡。“山僧老矣君亦老,成道成名归及早。知恩容易报恩难,作宦参方非草草”则是对年华易逝、及时行乐的感慨,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生选择、家庭关系、情感世界、社会现实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林梅村解元

立身须作第一人,学佛当观第一义。

丈夫圣谛且不为,选官选佛应无异。

林君名字天下闻,贤书首荐称人瑞。

文章于尔但秕糠,传入长安曾纸贵。

岂知妙道中所存,明镜当空无一字。

六年两度上金台,世路无人知国士。

上元甲子三阶平,黄河见底麒麟至。

大人利见会有时,看君出疆还载质。

轻车熟道早登程,万里风云若平地。

去时岭上花正开,到日皇州花下醉。

春风得意远相闻,山中笑杀无名氏。

老僧老矣不出门,吟诗送客无佳思。

岐路因君赠一言,却恐贵人多忘记。

休忘记,便作南宫第一人,更有人间第一事。

形式: 古风

初入鼎湖赋事

羚羊峡束牂牁注,群峰阖辟如门户。

雾蒸霞蔚庆云深,龙降虎伏师王踞。

相闻邃古轩辕翁,此地曾来开鼓铸。

范成神鼎即登遐,留与空王作常住。

云顶老人手眼高,开辟恰当无佛处。

一区金地万山中,丹梯锁断红尘路。

钟磬出林天籁空,松杉匝地秋声聚。

磴转羊肠过九回,石横虹影凡三度。

芒鞋踏破岭头云,铁钵饶探石中乳。

隔山隐隐有人声,举头乍与孤僧遇。

手携杖笠摘茶回,相呼相唤同归去。

白犬林间不吠人,玄豹山中方泽雾。

三堂寂历四门开,百万人天拥调御。

孤峰顶上铁浮屠,多宝庄严万德具。

七层六面面一灯,灯灯相映交回互。

天花天乐下香台,设利流辉遍赡部。

夜来宝镜出匣光,高挂东山无影树。

一时龙象斫额看,争向指中寻顾兔。

无端笑倒老瞿昙,直下金轮行七步。

大家稽首大法王,不辨龙蛇与缁素。

归堂坐爱月孤明,板响钟鸣天又曙。

起来却与老僧期,策杖前峰观瀑布。

水帘朝捲风雨生,石发晴梳鱼蛤露。

坐久不知云出门,百衲惊寒毛发竖。

山穷水尽悄无人,侧耳如闻隔溪语。

绝壁闻声不可寻,断崖欲度难飞渡。

攀藤直上最高峰,始会蒲团好安措。

半閒云住半閒僧,品字柴头三橛芋。

山僧久拟谢尘绿,是处真堪送衰暮。

自信贫儿免盗憎,薄福不消神鬼护。

但须半把茅盖头,誓不因人求解悟。

归来举似阿阇黎,多谢山中好盐醋。

愿将骨董换空拳,拚与人张杂货铺。

形式: 古风

赠张秩咨

闭门天光井底黑,出门路多尘逼侧。

尘中走杀风马牛,觌面相逢莫相识。

十字街头冷眼看,齐国于陵称巨擘。

自誇学究会谈禅,不似经生数行墨。

五十长斋不出家,惯向肉边寻菜吃。

明明一个鲁诸生,被人唤作优婆塞。

忆昔与君俱盛年,吟诗压倒元与白。

参差马齿愧称兄,潦倒鸡坛过半百。

当时挥手各西东,十载生涯分主客。

腐儒几赴选官场,山僧直入无生国。

后来原是过来人,走却金乌无处觅。

壮心未遂勿复云,底事无成深可惜。

旧年不觉又新年,元旦才过又元夕。

灯市看看月正圆,现成一句真消息。

张拙秀才知不知,花开但借东风力。

形式: 古风

送琴僧归里

高僧白发垂两耳,手抱朱弦古焦尾。

自言能作水仙操,知音止有连成子。

去年为客穗城西,大声压倒城与市。

灯笼露柱暗点头,盲龟跛鳖生欢喜。

我住山中少到城,焉知世界大如此。

闻名却恨识翁迟,相见匆匆空复尔。

下榻张琴未及弹,明发扁舟戒行李。

孤灯话到定钟鸣,中庭片月照衣被。

匣中枯木解龙吟,笑我痴聋难举似。

临岐珍重老师翁,大笑抱琴归故里。

当年我亦审音人,老来失却无名指。

无弦挂壁寂无声,觌面相逢良有以。

夜深开匣共商量,一曲南薰清且驶。

归来高踞万山头,别后相思在流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