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吕希彦司门通判河阳

行父须生公相家,修洁不类在纨绮。

岂惟浩荡爱古学,实亦纵横晓时事。

孟州之民尔何幸,一旦得此贤半刺。

定知未几政清简,日日案头诗满纸。

河阳花开酒休䛏,太行云飞楼好倚。

若因行县至盘谷,为访其间隐君子。

形式: 古风

翻译

父亲出身于宰相之家,品行高洁,与华丽的纨绔子弟不同。
他不仅热爱古学,且通晓时务,眼光独到。
孟州的百姓是多么幸运,一下子得到这样一位贤能的官员。
可以预见,不久后政事清明简约,每天案头都会有满篇诗歌。
河阳花开时,不妨停下饮酒,欣赏太行山的云彩,登楼远眺。
如果巡行至盘谷,一定要去拜访那里的隐士高人。

注释

行父:父亲。
须:必须。
生公相家:出自宰相之家。
纨绮:华丽的纨绔子弟。
岂惟:不仅。
浩荡:广大,深远。
古学:古代学问。
纵横:通晓,擅长。
时事:时局,世事。
孟州之民:孟州的百姓。
贤半刺:贤能的官员。
政清简:政治清明简约。
河阳花:河阳地区的花朵。
休䛏:停止饮酒。
太行云:太行山的云彩。
楼好倚:登楼远望。
行县:巡行县境。
盘谷:地名,隐士出没的地方。
隐君子:隐居的高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文同创作的《送吕希彦司门通判河阳》,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吕希彦的高尚品格和才能,以及他即将到任的河阳地区,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工作的美好祝愿。

诗中的“行父须生公相家,修洁不类在纨绮”一句,赞扬吕希彦如同古代的清官,其廉洁自持不染尘俗之物。接下来的“岂惟浩荡爱古学,实亦纵横晓时事”表明他不仅对传统文化有深厚的理解,也能灵活地把握时代的脉动。

“孟州之民尔何幸,一旦得此贤半刺”一句,说明吕希彦到任后,当地百姓将会得到他的恩泽,他如同古代的良官,为民造福。"定知未几政清简,日日案头诗满纸"则预示着吕希彦将以其高效廉洁的政绩和文学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就。

“河阳花开酒休䛏,太行云飞楼好倚”描绘了吕希彦到任后,将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享受生活,并在高楼之上领略景致。最后,“若因行县至盘谷,为访其间隐君子”表达了诗人希望吕希彦能在巡视过程中,寻访那些隐居的贤士。

整首诗通过对吕希彦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评价,以及对他未来工作的美好展望,表现出了诗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送牟太素山人

山人高迹若孤云,聊问太虚求所止。

昨因随风起西北,翩然远堕三隅里。

揽之不住瞥尔去,瞬息谁知几千里。

东游必定遇鸿濛,请问无为最深旨。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坚甫同年(其一)

坚甫神太清,不谓久流落。

别来二十载,论议转深博。

其中富所有,种道以文穫。

铺张讲治乱,破若劲弩彍。

众人诮青衫,可笑俗眼薄。

兰筋隐瘦骨,垂耳受羁络。

拳挛喙拄地,过者无伯乐。

去蜀持底归,雄藁满坏橐。

朝辞玉垒关,暮上石匮阁。

知子者云谁,独我怀抱恶。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送张兢无悔秘校赴调

无悔富道谊,卷藏无所施。

端笏拜上官,十年走阶墀。

人皆为嗟惋,君独安且怡。

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李道士

先生若孤云,两在隆山见。

清标瘦弥耸,秀骨老愈健。

高谈吐深诣,大句写精鍊。

忽起忆鹅池,肏飞石泉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