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巽上人游息轩

名山郁岧峣,飞轩起弘敞。

觉花堕槛明,忍草缘阶长。

日落万壑冷,风振百泉响。

扫庭驱虎出,倚阑延月上。

云影共栖息,山光同偃仰。

晚磬度筠清,夕窗含涧爽。

偶造幽人境,获陪芳景赏。

谈玄悟道言,观妙灭尘想。

良游虽暂适,多累讵长往。

所以俗中人,昏昏在天壤。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戴良游历巽上人游息轩的所见所感。首句“名山郁岧峣”展现了轩阁所在高山的雄伟壮观,接着“飞轩起弘敞”写出了轩宇的开阔大气。诗人细致入微地观察到花瓣飘落在栏杆上,青草蔓延至台阶,营造出宁静而生机盎然的氛围。

随着日落,山谷变得清凉,泉水声随风振荡,增添了静谧的意趣。诗人清扫庭院,仿佛驱赶世俗烦恼,邀请月光入室,与云影山光共享栖息。夜晚,禅寺的晚磬声和窗外涧水的清凉让人感到超脱尘世的宁静。

诗人在此处偶遇高人,得以欣赏美景并进行深沉的哲理交谈,领悟大道,洗涤心灵。然而,他明白这样的美好时光虽然惬意,却难以长久停留,世俗之人往往沉迷于红尘琐事。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感慨。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九日感伤

常年九日倍悲秋,况在长涂独倚楼。

手种白杨何处是,头簪黄菊此生休。

悠悠岁月祇添老,靡靡湖山已倦游。

只有思亲双泪眼,寒江忍付水东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鹤年

衡门之下可栖迟,且抱遗经住海涯。

东汉已编《高士传》,西方仍诵美人诗。

衰年避地方蓬转,故国伤心忽黍离。

天末秋风正萧瑟,一鸿声彻暮云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有怀淬用刚赋此以寄

何处名山擅地灵,雨徵峰下树青青。

九天日落疑星化,一夜龙归挟雾腥。

禅窟已镌新赐翰,法函惟启旧藏经。

道人犹恨居山浅,杖锡时时入杳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寄骆以大

先生节操古人同,每叹清时老不逢。

东海眼穿华表鹤,西风泪尽鼎湖龙。

家贫已觉交游少,地僻应忘礼数慵。

独有风尘老羁客,时时杖履许相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