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

春空漠漠多愁容,春意冉冉随归鸿。

寒云飞高不肯雨,白日翳暗何时风。

闲花野草各意态,浓烟弱柳相昏蒙。

北窗厌睡不知夜,起见海月如秋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春天的天空空旷愁容满面,春意渐浓随着归雁远去。
寒冷的云朵高飞不愿降雨,明亮的白天被乌云遮蔽何时吹来清风。
闲花野草各自展现姿态,浓郁的烟雾和柔弱的柳树交织模糊。
北窗边的人困倦不知夜已深,起身看见海上的月亮如同秋天的天空。

注释

漠漠:形容春天天空空旷无边,愁绪弥漫的样子。
冉冉:形容事物慢慢升起或渐增的样子,这里指春意渐浓。
归鸿:归来的鸿雁,象征着远方的思念或季节的更替。
翳暗:形容光线昏暗,乌云密布。
闲花野草:泛指野外的各种花草,无拘无束。
浓烟弱柳:形容烟雾浓厚,柳树柔弱,景象朦胧。
厌睡:感到疲倦,不想睡觉。
海月:海上明亮的月亮,象征着宁静和遥远。
秋空:比喻月光下的海面如同秋天的天空,清冷而开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带有几分寂寞的春日景象。"春空漠漠多愁容"一句,设定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仿佛春天本该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却因为诗人的心境而显得有些萎靡不振。紧接着"春意冉冉随归鸿",表达了春日的情意随着归鸟一同飞去,似乎在诉说某种无法捕捉的东西。

接下来的两句"寒云飞高不肯雨,白日翳暗何时风"则描绘了一种期待中的无奈。诗人望着天空,渴望着春雨的滋润,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冷酷的云朵高悬,而那温暖的阳光也被阴霾所掩盖。

"闲花野草各意态"一句,转换了情境,从天空到地面,再现出自然界中生命力旺盛的一面。每一朵野花,每一棵野草,都有着自己的生长姿态,虽然是"浓烟弱柳相昏蒙",但依旧透露出一种生命力的坚韧。

最后两句"北窗厌睡不知夜,起见海月如秋空"则展现了诗人对夜晚的体验。诗人沉迷于睡眠之中,对时间的流逝毫无所觉,直到被窗外的明亮月光唤醒,那清冷的月色,宛若秋夜,使得春日的温暖似乎也变得遥不可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营造出一种淡远而又有些孤寂的春日氛围。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昼睡

太古一去浩万世,百智竞起纷修治。

交将砭刀溃疮痏,纵得平好无完皮。

倾山竭河论曲水,都投大海为酒池。

中间秫稻不满掬,日益酝酿成浇漓。

不知淳风竟何适,万手齐举招不回。

北窗清疏鸟声好,昼榻自稳间支龟。

尘埃不到日影薄,枕簟拂拂生凉飔。

四支舒安百虑废,彷佛认得太古遗。

散魂怡愉不旁适,心肺正静无邪思。

因能不有世俗梦,独与淳气相盘嬉。

伏羲持刀刻爻画,古意荡尽无铢釐。

睡无吉凶无得失,纵欲强卦安能为。

故能独存至今日,人各已有反不知。

须知睡义大亦盛,岂独床第誇昏迷。

君子劳心事业暇,得时休息安天倪。

小人一心包万险,迨退就枕皆平夷。

使其睡心大充扩,去与君子何毫丝。

当年尝闻曲肱乐,曾及至圣宜无非。

何况于梦更有得,不见公旦因嗟衰。

后来纷纷不知乐,舍去大路趋邪歧。

竹林猖狂事饮锻,扪拨蚤虱无留衣。

好恶纸上浩万端,竟不及此亦可嗤。

蚊虻纷然始谁造,一一口吻如针锥。

食人肌肤得腹饱,不解默去犹鸣飞。

攘拳挥臂不可却,聒耳不异笙匏吹。

虽然今尚尔无奈,当有猎猎秋风时。

尔躯糜溃尔口坏,我床安稳我枕攲。

平时多贤贵不及,会日偃瞑休恬怡。

形式: 古风

秋日

秋日不照天,秋云自明晦。

脱叶下衰草,蜩蝉事今退。

天地功方成,草木犹怨悴。

志士感所怀,长吁下清泪。

形式: 古风

秋兴

秋风吹人有高兴,醉怀感物伤盛衰。

秋来纵得蒿艾死,岁晚已非兰蕙时。

哀歌不入俗耳听,大笑自与万古期。

长鸿冥冥尔飞好,虽有缯缴安所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秋怀

槭槭庭前树,朝零非昔稠。

呦呦草虫鸣,暮急晓未休。

尔虽无不平,岂亦有哀忧。

胡为劳吟呻,与士伤感投。

壮士亦何者,哀哦与虫酬。

所抱不列陈,调苦难谣讴。

高目有远见,直怀羞曲求。

蒿藜袭久安,功名忘前休。

日月忽未几,天地今复秋。

少壮负所怀,老大将安谋。

生无及人功,死骨埋泉羞。

胡为不奋飞,徒与寒饿仇。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