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淑湓浦见寄

多难漂零岁月赊,空馀文墨旧生涯。

相看楚越常千里,不及朱陈似一家。

发为感伤无翠葆,眼从瞻望有玄花。

唯诗与我宽愁病,报尔何妨赋棣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历经艰难漂泊,岁月漫长,只剩下写作和读书支撑生活。
彼此相望,如同楚地和越地般遥远,不如像朱家和陈家那样亲密无间。
满头白发,只余感伤,目光所及,却只有黑白的世界。
唯有诗歌能宽慰我的忧愁,就让我以诗回应你,就像《诗经》中的兄弟情深。

注释

多难:艰难困苦。
漂零:流离失所。
岁月赊:岁月漫长。
文墨:写作和读书。
生涯:生活。
楚越:古代两个邻近但文化差异大的地区。
常千里:非常遥远。
朱陈:历史上著名的和睦邻居朱家和陈家。
似一家:如同一家人。
发为感伤:因白发而感伤。
翠葆:青丝,这里指黑发。
玄花:黑白的花朵,比喻老年。
宽愁病:宽慰忧愁。
赋棣华:引用《诗经》中的‘棠棣之华’,象征兄弟情谊。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多难漂零岁月赊”一句,通过“难”字表达了岁月易逝、人生多难的感叹,"赊"字则暗示着时间仿佛被无端延长,增添了一份对往昔时光的留恋。

“空馀文墨旧生涯”一句,以“空馀”二字形容诗人在书卷与笔墨间所度过的孤独时光,“旧生涯”则指代诗人的过往生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

“相看楚越常千里,不及朱陈似一家”两句,通过空间上的远近来比喻情感上的亲疏。"相看"意味着互相思念,"楚越"和"朱陈"分别指代南北方的地区,表达了即便是距离遥远,也无法与朱陈(可能指某位诗人或友人)那般深厚的情谊相比。

“发为感伤无翠葆,眼从瞻望有玄花”两句,"发为感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感伤,“无翠葆”则可能指代没有美好的东西来慰藉心灵;“眼从瞻望”一词,展现出诗人渴望远方的眺望,而“有玄花”则是一种美好的期待或幻想。

最后两句“唯诗与我宽愁病,报尔何妨赋棣华”表达了诗人通过吟咏诗歌来缓解内心忧愁的思想。"唯诗"强调诗歌是唯一的慰藉,“宽愁病”则说明诗歌带来的安慰;“报尔何妨赋棣华”意味着即便是对朋友最好的回报也不过分,"赋棣华"可能指代某种形式或内容的诗歌创作。

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的缅怀、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诗歌带来的心灵慰藉,展现了王安石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他对文学艺术的高度自信与热爱。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和王司封会同年

收科天陛顷同时,回首相欢事亦稀。

追讲旧游犀麈脱,交酬新唱彩笺飞。

直须倾倒樽中酒,休惜淋浪坐上衣。

日暮主翁留客辖,会稽聊滞买臣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平甫招道光法师

鍊师投老演真乘,像劫空王爪与肱。

于总持门通一路,以光明藏续千灯。

从容发口酬摩诘,邂逅持心契慧能。

新句得公还有赖,古人诗字耻无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和平甫寄陈正叔

强行南仕莫辞勤,闻说田园已旷耘。

纵使一区犹有宅,可能三月尚无君。

且同元亮倾樽酒,更与灵均续旧文。

此道废兴吾命在,世间滕口任云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和正叔怀其兄草堂

茆堂竹树水之滨,耕稼逍遥似子真。

小吏一身今倦宦,先生三亩独安贫。

欲抛县印辞黄绶,来伴山冠戴白纶。

祇恐明时收士急,不容家有两闲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