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甫招道光法师

鍊师投老演真乘,像劫空王爪与肱。

于总持门通一路,以光明藏续千灯。

从容发口酬摩诘,邂逅持心契慧能。

新句得公还有赖,古人诗字耻无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炼师年迈修行真法,如空王般依靠臂膀
在总持门下开通一径,以智慧之光延续千盏灯火
从容开口回应王维,偶然相遇心灵契合慧能
新作若能得到您的认可,我以古人诗句为荣,唯恐缺少僧侣的见解

注释

鍊师:修炼佛法的法师。
投老:年老。
演真乘:修行真法。
像劫空王:比喻空王般的形象。
爪与肱:比喻臂膀。
于总持门:在总持门下。
通一路:开通一条道路。
光明藏:智慧之光。
续千灯:延续千盏灯火。
酬摩诘:回应王维(唐代诗人)。
邂逅:偶然相遇。
契慧能:心灵契合慧能(唐代禅宗大师)。
新句:新作的诗句。
公:您(指某位尊贵的人)。
还有赖:还需要您的认可。
古人诗字:古人的诗句。
耻无僧:以没有僧侣的见解为耻。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和平甫招道光法师》。诗中融合了佛教元素与个人修养之言,展现了作者对禅宗的理解与尊崇。

诗人以“鍊师投老演真乘”开篇,意在表达对禅师悟道之深邃和不染世俗。接着,“像劫空王爪与肱”则是比喻禅师如同虚空中之王,以其强大而无形的力量统御一切。

“于总持门通一路,以光明藏续千灯。”此句中,诗人借用佛教中的“总持门”(即总摄六度之门)来表达禅师以智慧之光照亮心灵的道路,同时也强调了禅宗传承的重要性。

在“从容发口酬摩诘,邂逅持心契慧能。”一句中,诗人通过禅师对答问(酬摩诘)来展示其禅机智慧,表达了禅师在修行过程中的自如与从容。

最后,“新句得公还有赖,古人诗字耻无僧。”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禅师的依赖,同时也强调了古人诗词之美,不羞于没有僧侣(佛教徒)之助。

整首诗通过对禅师生活状态和修行态度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禅宗的崇敬与个人内心世界的追求。王安石在诗中融汇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对佛学的理解,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禅意盎然的画面。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和平甫寄陈正叔

强行南仕莫辞勤,闻说田园已旷耘。

纵使一区犹有宅,可能三月尚无君。

且同元亮倾樽酒,更与灵均续旧文。

此道废兴吾命在,世间滕口任云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和正叔怀其兄草堂

茆堂竹树水之滨,耕稼逍遥似子真。

小吏一身今倦宦,先生三亩独安贫。

欲抛县印辞黄绶,来伴山冠戴白纶。

祇恐明时收士急,不容家有两闲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仲庶夜过新开湖忆冲之仲涂共泛

水远浮秋色,河空洗夜氛。

行随一明月,坐失两孤云。

露发此时湿,风颜何处醺。

淹留各有趣,不比汉三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和吴相公东府偶成

承华往岁幸踌躇,风月清谈接绪馀。

并辔趁朝今已老,连墙得屋喜如初。

诛茅我梦江皋地,浇薤公思洛水渠。

敛退故应容拙者,先营环堵祭牢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