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诗(其八)缥缈峰

头戴华阳帽,手拄大夏筇。

清晨陪道侣,来上缥缈峰。

带露嗅药蔓,和云寻鹿踪。时惊??鼠,飞上千丈松。

翠壁内有室,叩之虚䃔䃧。

古穴下彻海,视之寒鸿濛。

遇歇有佳思,缘危无倦容。

须臾到绝顶,似鸟穿樊笼。

恐足蹈海日,疑身凌天风。

众岫点巨浸,四方接圆穹。

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片白作越分,孤岚为吴宫。

一阵叆叇气,隐隐生湖东。

激雷与波起,狂电将日红。

礊礊雨点大,金髇轰下空。

暴光隔云闪,髣髴亘天龙。

连拳百丈尾,下拔湖之洪。

捽为一雪山,欲与昭回通。移时却?下,细碎衡与嵩。

神物谅不测,绝境尤难穷。

杖策下返照,渐闻仙观钟。

烟波濆肌骨,云壑阗心胸。

竟死爱未足,当生且欢逢。

不然把天爵,自拜太湖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登山探幽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超脱世俗的心境。头戴华阳帽、手拄大夏筇,是诗人出行的装束,显示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清晨陪道侣来上缥缈峰,则是表明了诗人的登山目的和伴随他的人物。

带露嗅药蔓、和云寻鹿踪,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时惊??鼠,飞上千丈松,通过突然出现的小动物和高耸的松树,增添了一种生动和险峻的感觉。

翠壁内有室、叩之虚䃔䃧,则是诗人对隐秘空间的探索与发现。古穴下彻海、视之寒鸿濛,是对山中古洞和海景的描绘,表现了壮丽和深远的意境。

遇歇有佳思、缘危无倦容,则是诗人在登山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须臾到绝顶、似鸟穿樊笼,是对攀岩而上的困难和终于到达山巅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勇气和成就感。

恐足蹈海日、疑身凌天风,则是对登顶后的惊叹和自我位置的定位。众岫点巨浸、四方接圆穹,是对山峰和宇宙的宏大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则是对山巅云海交辉景象的生动描写。片白作越分、孤岚为吴宫,是对山中湖泊和古代遗迹的联想,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一阵叆叇气、隐隐生湖东,则是对山风和云雾变化的描写。激雷与波起、狂电将日红,是对山中天气突变的生动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诗人的惊喜。

礊礊雨点大、金髇轰下空,则是对暴风雨来临时景象的描写。暴光隔云闪、髣髴亘天龙,是对雷电交加时的壮观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界的震撼力量。

连拳百丈尾、下拔湖之洪,则是对山中瀑布和水流的描写。捽为一雪山、欲与昭回通,是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一种超然和沟通的愿望。

移时却?下、细碎衡与嵩,是对时间流逝和自然景象变化的感慨。神物谅不测、绝境尤难穷,则是对山中神秘事物和极端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杖策下返照、渐闻仙观钟,是对归途中的景象和声音的描绘。烟波濆肌骨、云壑阗心胸,则是对山中烟雾和云海的美妙感受。

竟死爱未足、当生且欢逢,是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无限喜悦和生活态度的表达。不然把天爵、自拜太湖公,则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自己身份认同的一种情感宣泄。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北禅院避暑联句

歊蒸何处避,来入戴颙宅。

逍遥脱单绞,放旷抛轻策。

爬搔林下风,偃仰涧中石。

残蝉烟外响,野鹤沙中迹。

到此失烦襟,萧然揖禅伯。

藤悬叠霜蜕,桂倚支云锡。

清阴竖毛发,爽气舒筋脉。

逐幽随竹书,选胜铺苮席。

鱼跳上紫芡,蝶化缘青壁。

心是玉莲徒,耳为金磬敌。

吾宗昔高尚,志在羲皇易。

岂独断韦编,几将刓铁擿。

天书既屡降,野抱难自适。

一入承明庐,盱衡论今昔。

流光不容寸,斯道甘枉尺。

既起谢儒玄,亦翻商羽翼。

封章帷幄遍,梦寐江湖白。

摆落函谷尘,高欹华阳帻。

诏去云无信,归来鹤相识。

半病夺牛公,全慵捕鱼客。

少微光一点,落此芒磔索。

释子问池塘,门人废幽赜。

堪悲东序宝,忽变西方籍。

不见步兵诗,空怀康乐屐。

高名不可效,胜境徒堪惜。

墨沼转疏芜,玄斋踰阒寂。

迟迟不可去,凉飔满杉柏。

日下洲岛清,烟生苾刍碧。

俱怀出尘想,共有吟诗癖。

终与净名游,还来雪山觅。

形式: 古风

正乐府十篇(其四)农父谣

农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

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

如何江淮粟,挽漕输咸京。

黄河水如电,一半沈与倾。

均输利其事,职司安敢评。

三川岂不农,三辅岂不耕。

奚不车其粟,用以供天兵。

美哉农父言,何计达王程。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正乐府十篇(其一)卒妻怨

河湟戍卒去,一半多不回。

家有半菽食,身为一囊灰。

官吏按其籍,伍中斥其妻。

处处鲁人髽,家家杞妇哀。

少者任所归,老者无所携。

况当札瘥年,米粒如琼瑰。

累累作饿殍,见之心若摧。

其夫死锋刃,其室委尘埃。

其命即用矣,其赏安在哉。

岂无黔敖恩,救此穷饿骸。

谁知白屋士,念此翻欸欸。

形式: 乐府曲辞

正乐府十篇(其三)贪官怨

国家省闼吏,赏之皆与位。

素来不知书,岂能精吏理。

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

愚者皆混沌,毒者如雄虺。

伤哉尧舜民,肉袒受鞭箠。

吾闻古圣王,天下无遗士。

朝庭及下邑,治者皆仁义。

国家选贤良,定制兼拘忌。

所以用此徒,令之充禄仕。

何不广取人,何不广历试?

下位既贤哉,上位何如矣。

胥徒赏以财,俊造悉为吏。

天下若不平,吾当甘弃市。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