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乐府十篇(其一)卒妻怨

河湟戍卒去,一半多不回。

家有半菽食,身为一囊灰。

官吏按其籍,伍中斥其妻。

处处鲁人髽,家家杞妇哀。

少者任所归,老者无所携。

况当札瘥年,米粒如琼瑰。

累累作饿殍,见之心若摧。

其夫死锋刃,其室委尘埃。

其命即用矣,其赏安在哉。

岂无黔敖恩,救此穷饿骸。

谁知白屋士,念此翻欸欸。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戍守河湟的士兵离去,多数恐怕难再回。
家中仅存粗粮度日,自身却化为一堆尘埃。
官府依照名册,连妻子也受牵连被驱逐。
鲁地妇人哀悼不断,杞国妇人心痛不已。
年轻人各自寻找归宿,老者却无处安身。
更何况是灾荒之年,米粒珍贵如瑰宝。
饥饿的人们相继倒下,目睹此景令人心碎。
丈夫死于战乱,家中只剩尘土和哀伤。
他们的生命已付出,何来应有的奖赏?
难道没有黔敖那样的善心,拯救这些饥饿的尸骨?
谁能想到,贫寒书生也为这境况唉声叹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中普通百姓的苦难情景。河湟戍卒是边疆的士兵,他们去打仗却有一半不幸回不了家,留下家人在饥饿中挣扎。"家有半菽食,身为一囊灰"形象地表达了家庭的贫困和个人的悲惨命运。官吏按籍查户,对这些士兵的妻子进行责难,使得家家户户充满哀伤。

诗中还描写了老人无依无靠,年轻人则四处流浪,社会动荡不安。"累累作饿殍,见之心若摧"表现了诗人对这些悲惨情景的深切同情和痛心。此外,士兵战死沙场,妻子只能默默承受命运的打击,这种无力感让人感到绝望。

最后,诗人质疑是否有人记得那些曾经给予恩惠的人,现在却在饥饿中挣扎。"白屋士"可能是指那些有能力帮助他人的官员或富户,但他们似乎对这些贫苦之人的痛苦视而不见。这首诗通过强烈的对比和生动的细节,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社会对于受害者的冷漠态度。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正乐府十篇(其三)贪官怨

国家省闼吏,赏之皆与位。

素来不知书,岂能精吏理。

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

愚者皆混沌,毒者如雄虺。

伤哉尧舜民,肉袒受鞭箠。

吾闻古圣王,天下无遗士。

朝庭及下邑,治者皆仁义。

国家选贤良,定制兼拘忌。

所以用此徒,令之充禄仕。

何不广取人,何不广历试?

下位既贤哉,上位何如矣。

胥徒赏以财,俊造悉为吏。

天下若不平,吾当甘弃市。

形式: 乐府曲辞

正乐府十篇(其十)哀陇民

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

穷危又极崄,其山犹不全。

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

空中觇其巢,堕者争纷然。

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

陇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闲。

将命提雕笼,直到金台前。

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

胡为轻人命,奉此玩好端。

吾闻古圣王,珍兽皆舍旃。

今此陇民属,每岁啼涟涟。

形式: 乐府曲辞

正乐府十篇(其九)诮虚器

襄阳作髹器,中有库露真。

持以遗北虏,绐云生有神。

每岁走其使,所费如云屯。

吾闻古圣王,修德来远人。

未闻作巧诈,用欺禽兽君。

吾道尚如此,戎心安足云。

如何汉宣帝,却得呼韩臣。

形式: 乐府曲辞

正乐府十篇(其六)贱贡士

南越贡珠玑,西蜀进罗绮。

到京未晨旦,一一见天子。

如何贤与俊,为贡贱如此。

所知不可求,敢望前席事。

吾闻古圣人,射宫亲选士。

不肖尽屏迹,贤能皆得位。

所以谓得人,所以称多士。

叹息几编书,时哉又何异。

形式: 乐府曲辞